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湖北郧西建195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安置贫困人口1.3万

 

湖北郧西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来,八亩地村在距离集镇4公里、距离村委会仅2公里的地方建设集中安置点,优先解决本村急需搬迁的五保户、低保户等贫困农户住房问题。集中安置点道路、绿化、排水、饮水、垃圾处理、医务室、群众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完备,于今年5月正式竣工。

“以前我住在一间土坯房里,每天担惊受怕,现在搬到这里,连灶、床都是现成的,没想到我一把年纪了还能住上楼房!”7月16日,在郧西县香口乡八亩地村原道西岭学校安置点,贫困户柯常启乐呵呵地说。

今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该县各个乡镇全面铺开。在河夹镇岩屋沟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4套保障房房屋主体及装修工程已完工,可一次性解决该村以散养五保户为主的特困群体住房问题。在景阳乡骡马店村董家湾集中安置点,道路硬化、排污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工,主体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首期将建设保障性住房200余套,可集中安置550余人,该安置区还将整理开发土地300亩,用于贫困户发展设施蔬菜等致富产业。

该县在精准锁定搬迁对象后,把最急需搬迁的高山户、危房户、低保户、五保户等贫困户纳入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搬迁工程按每户住房面积人均不突破25平方米、最大面积不突破100平方米的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风格,房屋竣工验收后直接分配给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

郧西是山区贫困县,共有14.45万贫困人口,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8434户48841人,任务十分艰巨。该县立足实际,抢抓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工程机遇,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以适度集中安置为主,将困难群众通过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等办法,向集镇、中心村、产业园区和景区周围集中,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

为解决贫困户搬迁后的生产生活问题,该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郧西县扶贫办主任王直茂介绍,今年该县计划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4900户、13427人,建设集中安置点195个。目前已有188个安置点开工建设,完成场平155个,房屋主体在建155处。

附:勋西简介

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边陲,汉江中上游北岸,正东及东南与十堰市郧阳区接壤,东北、正北、西北、西南、正南与陕西省商南、山阳、镇安、旬阳、白河五县毗连。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地扼秦楚要冲,素称“秦之咽喉,楚之门户”。郧西县版图面积3509平方公里,东西长115公里,南北宽55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郧西县辖18个乡镇(场、区),348个村(居)委会,20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42万人(2015年),其中农业人口42.47万人。县建制于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1947年11月郧西解放,是湖北省解放最早的县;1987年,国务院确认郧西为革命老区县;2001年,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

郧西处于华北自然区域和华中自然区域之间,是过渡地带,属于“副热带北界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一般年总降水量是700-800毫米,除个别自然灾害年代外),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严冬时间短。由于东西部地区跨度长(125公里),郧西县气候不够平衡,有较大差异。如庙川(今湖北口)金银山10月可以下雪,而县城人还在穿夹衣。全年平均温度为15.4度,最高是7月为27.8度,极端高温为41.9度,极端低温是元月份,月平均为2.5度,年均日照为5.4小时。郧西县总面积3509.6平方公里(耕地约70万亩,占11.4%;林地260万亩,占49%;可放牧荒山70万亩,占11 .4%;水产面积1万亩,占0.02%),其它面积(包括沙滩、水面、村庄、道路、崖石等)135万亩,占25.6%。郧西县大小山头6500多个,其中比较高的有篙山、黑山头、黄龙山、天堂山、娘娘山、白崖寨等38座,均为秦岭山脉。其中千米以上的中山(泛指高山)64座(含1200米以上高峰)。郧西县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的郧西大梁楸木沟垴1853米,最低是归仙河的度高垭子1.57米。

>>推荐阅读:西藏那曲尼玛县在尼玛镇易地搬迁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湖北郧西建195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安置贫困人口1.3万:http://www.3jise.com/article/5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