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关于地老虎类害虫的防治跟识别有什么主要措施?

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俗名地蚕、切根虫、土蚕等。其种类多、分布广、为害重。为害草地的地老虎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等。小地老虎属世界性大害虫,分布最广,为害最重。在我国南部主要分布在雨量丰富、气候湿润的长江流域及沿海各省; 在北部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或过水的地区。

地老虎为多食性害虫,除为害牧草外,还可为害棉花、玉米、甘薯、烟草、豆类、麻类、麦类、瓜类、西红柿、白菜等作物和蔬菜。为害牧草时,低龄幼虫将叶子咬食成孔洞、缺刻。大龄幼虫白天潜伏于根部土中,夜间咬断近地面的茎,致使整株死亡。发生数量多时,可使牧草大片光秃。

1.形态特征

(1)小地老虎  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黄褐色至褐色。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双栉齿状。前翅长三角形,前缘至外缘之间色深,从翅基部至端部有基线、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亚外缘线和外缘线。内横线与中横丝间和中横线与外缘线间分别有一个环状纹和肾状纹,内横线中部外侧有一楔状纹,在肾状纹与亚外缘线间有2个指向内方、1个指向外方共计3个相对的箭状纹。后翅灰白色,脉纹及边缘色深。腹部灰黄色。

卵半球形,直径约0. 5mm,表面有纵横隆起线。初产时白色, 后渐变黄,近孵化时淡灰褐色。

幼虫为老熟幼虫,体长37~47mm,长圆柱形,略扁。头黄褐色,宽3~3. 5mm。胸部灰褐色,有2对毛片,后1对显著大于前1 对。臀板黄褐色,其上有条黑褐色纵带。腹足趾钩单序中带式。

体表粗糙,布满圆形深褐色小颗粒。背部有不明显的淡色纵带。蛹长18~24mm,赤褐色有光泽。腹部第四至七节背面前缘深褐色,末端色深,具1对分叉的臀刺。

(2)黄地老虎  成虫体长14~19mm,翅展32~43mm,黄褐色,雌蛾触角丝状,雄蛾双栉齿状。前翅基线、内横线、外横线等各线均不明显。肾形纹、环状纹和楔状纹明显,均围以褐色边缘。后翅灰白色,前缘略带黄褐色洇。 卵半圆形,底平,直径为0. 5mm。初产时乳白色,以后渐显淡红色斑纹,孵化前变为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3 --45mm,圆筒形,黄褐色,体表光滑,无小颗粒。 腹部1~8节背面的后对毛片略大于前对。腹足趾钩单序中带式。

蛹长16~19mm,红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有1条黑纹, 纹内具有小而密的刻点,腹末有1对臀刺。

2.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

(1)小地老虎 年发生世代数因地而异。东北、内蒙古、西北中北部每年2~3代,华北3~4代,西北东部(陕西)4代,华东4 代,西南4~5代,华南、台湾等地6~7代。越冬虫态各地亦有差异,在北方不能越冬;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浙江等地老熟幼虫、 蛹和成虫均可越冬;昆明、南宁、广东、广西等地可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各地不论发生几代,均以第一代发生数量多、时间长、为害重。

成虫昼伏夜出,尤以黄昏后活动最盛。受气温影响明显, 16℃~20℃时活动性最强,低予8℃、大风或有雨的夜晚一般不活动。成虫飞翔力很强,具迁飞习性。对黑光灯、糖蜜和发酵物有明显趋性。

幼虫共6龄,3龄前昼夜为害,主要啃食叶片。因食量较小, 只造成小孔洞和缺刻,一般为害不重。3龄后昼伏夜出,白天潜伏在根部周围土壤里,夜间出土为害,从茎基部将植株咬断,造成缺苗断垄。

(2)黄地老虎  东北、内蒙古1年发生2~3代,华北地区3~4代,长江流域4代,各地均以幼虫在土壤10cm左右深处越冬。 在华北地区,4月中下旬是化蛹盛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发蛾盛期,5月中间是产卵盛期,5月中下旬是幼虫为害盛期。长江流域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为害盛期。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弱趋性。卵产于牧草的根茬、茎或叶上,几十粒成串排列;产在其他杂草上时,2~3粒或6~7粒聚产,每只雌虫产卵1000~2 000 粒。幼虫3龄前在心叶上取食,3龄后昼伏夜出,可咬断幼苗,造成严重为害。

3.防治方法

防治地老虎一般应以第一代为重点,采取栽培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1)农业防治 ①保持牧草的健康生长,生长旺盛的牧草对地老虎的侵害具有良好的抗性和耐性。同时,防止牧草的徒长,牧草过高或牧草周围有高草也将为地老虎的侵入为害创造理想的条件。②改善草地的排水状况,减少积水面积。③利用秋、冬季浇水可以有效地降低越冬虫口密度,另外及时灌返青水也可以降低越冬虫口密度。④草地周围蜜源植物较多时,应注意在成虫高峰期进行诱杀,降低其产卵率,减少幼虫对草地的为害。⑤清除草地周围的杂草,也是减少地老虎数量的有效方法。

(2)诱杀成虫和幼虫 利用黑光灯、糖醋酒液或雌虫性诱剂诱杀均可。诱杀时间可从3月初至5月底,灯下放置毒剂瓶、盛水的大盆或大缸,液面洒上机油或农药。糖醋酒液的配方为红糖6份、 米醋3份、白酒1份、水2份,再加少量敌百虫,放在小盆或大碗里,天黑前放置在草地上,天亮后收回,收集蛾子并深埋。为了保持诱液的原味和量,每晚加半份白酒,每10~15d更换1次。

(3)人工捕杀幼虫 在发生数量不大、枯草层薄的情况下,在被害苗的周围,用手轻拂苗子周围的表土,即可找到潜伏的幼虫。 自发现中心受害株后,每天清晨捕捉,坚持10~15d即可见效。

(4)药剂防治 应掌握在幼虫3龄前防治,效果最好。

①施毒土 用2.5%敌百虫粉1. 5kg与22. 5kg细土混匀,均匀地撒在草地上。

②喷粉用5%敌百虫粉喷粉,喷施量为30~37. 5kg/ hm2, 可视田间虫情1周后再喷1次。

③喷雾喷洒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50%地亚农乳油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关于地老虎类害虫的防治跟识别有什么主要措施?:http://www.3jise.com/article/5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