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龟甲类属鞘翅目,金龟甲总科,是各类草地最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为害草地的金龟甲很多,主要有:东北大黑鳃金龟、棕色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黑绒鳃金龟、黄褐丽金龟、 铜绿丽金龟、四斑丽金龟(中华弧丽金龟)、墨绿丽金龟(亮绿彩丽金龟)等。由于各地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不同,主要为害的种类也有差异,而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地块往往也是多种为害混合发生。东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黑绒鳃金龟、黄褐丽金龟等在北方发生较普遍,其余的种类在南方、北方均不同程度地发生。
金龟甲成虫、幼虫均可为害植物,幼虫称为蛴螬。在草地上以蛴螬为害为主。蛴螬栖息在土壤中,取食萌发的种子,造成缺苗。还可咬断幼苗的根、根茎部,造成地上部成片死亡。被为害的草地上部分并无明显的被害症状,但土壤下1 - 2cm深处的根系却由于蛴螬的取食而大面积被损害。在草地上表现的被害状为:草地上出现萎蔫斑块,提供以充足的灌溉后仍不能恢复生长,不久草地颜色发褐,呈不规则状死亡,死亡的草皮如地毯一般,很容易被提起。
由于草地不能翻耕,有利于金龟甲的繁殖,同时多年形成的致密草皮又不利于杀虫剂直接作用于虫体或杀虫剂难以下渗到土壤中,从而使草地金龟甲的防治非常困难。
1.形态特征
(1)东北大黑鳃金龟 成虫体长椭圆形,长16~21mm、宽8~11mm,初羽化时红褐色,逐渐变为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泽。唇基近似半月形,前缘、侧缘上卷,前缘中间凹入,触角10节,鳃状部3 节,黄色或赤褐色。胸部腹面被有黄色长毛,背板密布粗大刻点, 侧缘向外弯,有褐色细毛。前翅表面微皱,肩凸明显,密布刻点,缝肋宽而隆起,另有3条纵肋可见。
卵初产时长2. 5mm、宽1.5mm,长椭圆形,白色稍带黄绿色、有光泽。以后逐渐变圆。孵化前长2. 7mm、宽2.2~2.5mm,圆球形,洁白有光泽,可清楚看见一端有一对三角形的棕色上腭。
幼虫3龄幼虫体长35~45mm,头部红褐色、坚硬,前顶每侧有3根刚毛纵列一排。肛门孔呈三射裂缝状,肛腹板刚毛散生,无刺毛列。
蛹为裸蛹,长21~23mm、宽11~12 mm,化蛹初期为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从黄色到红褐色。复眼也由白色变深色,最后为黑色。腹部末具有1对叉状突起。
(2)棕色鳃金龟 成虫体长17.5~24. 5mm、宽9.5~ 12. 4mm,长卵形,全体棕色,微有丝绒状闪光,触角10节,鳃状部3节、赤褐色。前胸背板与前翅基部等宽,前角钝,后角近似直角。 前胸背板侧缘中段呈明显的弧状外扩,侧缘边不完整,前半部生有褐色细毛。每个鞘翅背面具纵肋4条,第一、第二条明显,第三条、 第四条微弱,肩凸显著。腹部圆而大、有光泽,臀板呈扇面状,雄性顶端较钝,末端中间隆起,刻点稀;雌性呈扁平三角形,一顶端稍长,刻点密。
卵与东北大黑鳃金龟相似。幼虫3龄幼虫体长45~ 55mm,头部前顶部每侧3~5 根刚毛成一纵列。肛腹板中间的刺毛2列,每列由16~24根很短的锥状毛组成,其前端超出刚毛区前缘。
蛹长28~30mm、宽9 0 13mm,棕红色,腹部第二至四节气门圆形、深褐色、隆起。腹部第一至六节背中央具横脊尾节近方形,两尾角呈锐角叉开。
(3)暗黑鳃金龟 成虫长17~22mm、宽9~11. 5mm,长椭圆形。初羽化时为红棕色,逐渐变为红褐色,黑褐色或黑色。体无光泽,被黑色或黑褐色绒毛。前胸背板侧缘中间最宽,前缘沿并且具有成列的褐色缘毛,前角钝弧形,后角直、具尖。鞘翅两侧缘近平行,尾端稍膨大,每侧4条纵肋不明显。腹部腹面具青蓝色丝绒状光泽。卵同东北大黑鳃金龟卵。
3龄幼虫体长35~45mm。 头部前顶每侧刚毛多为1根,肛腹板钩状刚毛分布不均,上端中间具裸区,中间无刺毛列。蛹长20~25mm,宽10~ 12mm,尾节三角形,两尾角呈锐角叉开。
(4)铜绿丽金龟 成虫体长19~21mm、宽10~11. 3mm, 背面铜绿色,有金属光泽。头、 前胸背板、小盾片色稍浓、呈红褐色,鞘翅色稍浅、黄褐色,前胸背板两侧有淡黄褐色条斑。触角9 节,黄褐色。前胸背板发达,前缘呈弧形内弯,侧缘是弧形外弯,前角锐,后角钝。鞘翅每侧具4条纵肋,肩部具疣突。体腹面黄褐色, 密生细毛。足黄褐色,胫节、跗节深褐色。臀板三角形,黄褐色,常有1~3个铜绿色或古铜色形状多变的斑。雌虫腹面乳白色,末节有1个棕黄色横带。卵初产为乳白色,椭圆形,孵化前近圆球形,长约2. 45mm,宽2. 17mm。表面光滑。3龄幼虫体长30 - 33mm,头部前顶刺毛每侧6~8根,成一纵列。
2.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
1.东北大黑鳃金龟
东北大黑鳃金龟在我国各地多为2年发生1代,成虫和幼虫均能越冬。成虫历期300d。卵多产在6~12cm深的表土层,卵期15~22d。幼虫期340~400d。冬季在55~145cm深土层里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日落后开始出土,夜间9时为取食、 交尾高峰,午夜以后陆续入土潜伏。成虫有假死性,趋旋光性不强,性诱现象明显(雌诱雄)。 成虫出土的适宜温度为12.4℃~18℃,10cm土层温度为13.8℃~22.5℃。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0%~ 20%,以15%~18%最适宜。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会造成大量死亡。
2.棕色鳃金龟
棕色鳃金龟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陕西、吉林、河南、河北等地,多为2年1代,以成虫、幼虫交替越冬、越冬成虫4月上旬开始出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活动盛期。成虫历期40d左右。5月初开始产卵,中间达盛期。6月份卵孵化,卵期17d左右,10月底以3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翌年7月上旬至8 月上旬化蛹,蛹期12~30d。羽化后的成虫当年不出土,在土中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出土时间短,趋旋光性弱。雌虫活动性弱,仅做跳跃式飞行或短距离爬行,活动范围小,因此为害呈现局部发生的特点。成虫一般不取食,主要以幼虫为害地下根、根茎。一般粗沙土种植的草坪发生较多。
3.暗黑鳃金龟
暗黑鳃金龟1年发生1代,多以3龄幼虫越冬,少数以成虫越冬。越冬深度为15~40cm,多为20~40cm深处。以成虫越冬的,翌年5月份出土活动;以幼虫越冬的,一般春季不产生为害。幼虫于4月下旬至5月初化蛹。6月初至8月中旬为成虫发生期,也是产卵期,秋季为害草地。一般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丰富的草地发生严重,而易干易涝、土质瘠薄的草地为害较小。成虫趋旋光性较强,飞翔力亦强,喜取食柳树、榆树及果树的叶片。成虫有隔日出土交尾的习性。降水对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有很大影响,7月份降水、积水使土壤水分达饱和状态,初龄幼虫死亡率高,虫口密度迅速下降。
4.铜绿丽金龟
铜绿丽金龟在我国北方各地均为1年1代, 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春天越冬幼虫上升到地表活动为害,5 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为化蛹期,7月上中旬至8月份是成虫期,7 月上中旬是产卵期,8月中旬至9月是幼虫为害期,10月下旬以3 龄幼虫越冬。成虫羽化后3d出土,昼伏夜出。出土后先交尾,再取食,黎明前人土,雌、雄成虫可多次交尾。成虫喜欢取食各种树木和果树的叶片,有假死性,趋旋光性很强,趋化性不强。成虫发生期短,产卵期集中。雌虫分批产卵,散产于湿润、疏松的土壤或牧草和草坪枯草层中。幼虫为害牧草和草坪草及其他作物苗、果树苗的根、茎,以春、秋两季为害最重。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草地建植地尽量远离果园、菜地以及灌木区。②翻耕整地。草地播种或植草前,对地块要进行深翻耕压,机械损伤和鸟兽啄食可大大压低虫口基数。③合理施肥。整地时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育,使牧草生长健壮,增强抗虫能力;施适量碳酸氢铁、腐殖酸铁等化肥作基肥,对蛴螬有一定抑制作用。④在播前,用50%辛硫磷乳油1.5~2. 25kg/ hm2,加细土30~40kg,撒在土壤表面,然后犁人土中。亦可施用颗粒剂或将药剂与肥料混合施入。⑤成虫产卵盛期,适当限制草地浇水可抑制金龟甲卵的孵化,从而减少幼虫的为害及减轻以后防治的困难。
(2)诱杀防治 利用金龟甲类的趋旋光性,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效果显著。用墨绿单管黑光灯(发出一半绿光一半黑光)的诱杀效果较普通黑光灯好。
(3)化学防治 有机磷类农药对蛴螬比较有效。其防治方法如下:①播前种子处理药剂有50%辛硫磷乳油和20%甲基异柳磷乳油等,用药量为种子质量的0.1%~0.2%。具体做法是:先将药剂用种子质量10%的水稀释,然后喷拌于待处理的种子上,堆放10h使药液充分吸渗到种子中后即可播种。②在幼虫发生初期,可喷洒50%辛硫磷乳剂和50 %马拉硫磷乳剂1000~1 500倍液,喷施前在草地上打孔,喷药后喷水,可使药液渗入草皮下,从而杀灭幼虫。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怎么识别金龟甲类害虫、有哪些防治办法?:http://www.3jise.com/article/5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