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浅析草原旅游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及其开发现状

我国草原面积辽阔,类型多样,各旅游地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景秀丽,野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开展草地旅游的胜地。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的3大系列,即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8种类型,即森林、草原与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野生生物、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

在这8种类型中,至少有7种与草原有关,草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草原地带有许多奇特的地质地貌遗迹和自然景观,既可发展旅游业,又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我国草原从东到西跨49个经度(78°~127°E),从南到北跨36 个纬度(29°~65°N);东西长约4 000km,南北宽约2 500km,总面积约4亿hm2,约占国土面积的41. 7%。我国草原的类型之多居世界第一位,共有18个大类、37个亚类、53个组、1 000多个草地型。我国有牧草种类5 000多种,草原上生活着许多珍稀野生动物,还生长有许多珍贵的中草药。草地植被类型可以概括为草甸类、草原类、荒漠类、灌草丛类。其中草甸类草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6.9%;沼泽类草地面积最小,仅占草原总面积的0. 68%。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提出的自然保护区长远规划的原则之一就是重点加强草原、海洋、地质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到2010年草原和草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600万hm2,2050年达2 000万hm2。这些自然保护区,为开展草地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美丽辽阔、丰富多彩的草原,虽然古人描写的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已有所改变,草没那么高了,但“粉白湖上云,黛青天际峰”的迷人景色,古今仍然一样,正是草原的旷远、壮丽的风光,自古以来吸引着观光旅游的人们。近年来,我国的草原旅游业发展较快,不仅有大量的国内游客,还有很多国际友人。

20世纪90年代后草原旅游在我国发展较快,目前我国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发了草原旅游景区或旅游景点,已形成规模的草原旅游区有北京的康西草原,河北坝上,内蒙古乌兰察布、 呼伦贝尔、科尔沁、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草原上的旅游景区,以及甘肃祁连山、新疆天山、四川红原和青海的部分旅游点等。

我国草原旅游开发经过20多年的发展,根据现有的不同草原旅游景区(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开发类型:根据草原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区位和空间布局形态可以分为依托城市型、规模集聚型和散点分布型3种类型。

其类型特征如下:

1.依托城市型

前提条件是对依托城市的基本要求是草原景观与城市连接为一体,城市与草原之间没有城乡结合区在城市周边为典型的草原景观;开发方式是会议旅游;典型地区有包头市成吉思汗草原生态园。

2.规模集聚型

前提条件是草原景观优良、面积广阔、有丰富的其他类型的辅助旅游资源,具有形成大型草原旅游产品的资源条件;开发方式是度假旅游;典型地区有通辽市珠日河草原。

3.散点分布型

首选地点在位于主体草原旅游区内,同时距离主要接待中心较远,具有提供特殊旅游服务和旅游项目的资源;开发方式是生态型开放;典型地区有赤峰市乌兰布统草原。

根据植被类型,草原旅游景区划分为草甸草原型、典型草原型、荒漠草原型、沙地草原型、河谷草甸型和高山草甸型旅游景点(表7-2)。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草原景观和植被组成,同时也具有不同的最适宜旅游季节。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型和河谷草甸型具有茂密的植被覆盖,外观华丽,作为开发的重点类型。沙地草原型和荒漠草原型不能过度开发,防止出现沙化和植被退化,并应进行相应的休整。高山草甸型一般适宜旅游季节较短。

中国草原旅游景区的植被景观类型 

根据草原开发与人文资源的结合程度,可分为单纯草原景观型和草原综合型。单纯草原景观型旅游地往往以自然景观为主,草原综合型旅游地则注重了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的结合。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浅析草原旅游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及其开发现状:http://www.3jise.com/article/5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