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开发草原旅游资源的原则
1.生态安全性原则 草地生态环境脆弱,旅游开发要以不破坏草地自然风貌和生物多样性为前提,依据草地环境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发。在开发利用时要确定科学的开发强度,设计合理的旅游规模,使之严格限制在生态容量范围之内。开发方式上要体现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产品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与草地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尽量把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2.公众参与原则 当地公众的密切参与是草原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支持。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替代当地居民对草地资源的其他利用方式,缓减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并且通过旅游开发,弘扬当地传统文化,增强地方独有文化气氛,提高旅游资源的品质。在旅游开发中,当地公众通过参与也获得了利益,开始珍惜爱护草地资源,成为保护环境的强大力量。
3.旅游产品多样化原则 草原旅游资源受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因素的长期作用,呈现出不同的地质地貌特点,并生成了多样性的生态环境,这些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开发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的依托。据此可开展典型自然风光观光游、野生动植物观赏游、草原科普教育游、科学考察游、生态牧业观光游、草原野营游、草原民俗风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
4.广开筹资渠道原则 由于资金短缺,我国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极为不充分。应该广开筹资渠道,从多个方面积极创造条件筹集旅游开发基金。可以通过合作开发的形式,吸引私人、集体、旅游企业等的参与,加快草原旅游资源向资产的转变。对于有代表性的草地资源,应争取国际组织的合作研究项目,增加旅游开发保护资金的来源。
(二)合理开发草原旅游资源的意义
在人类、资源、环境构成的生物圈中,草地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草原的气候变化、景观特点和民族风情构成了变化多姿的奇妙世界。多年来,有的地方由于忽视生态规律,重利用,轻保护,毁草开荒、过牧、滥牧而导致草场退化,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同时有的地方又出现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草原旅游首先要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环境空间,要使这里的水、草、动物和人在一个和谐的空间里共存,这本身就是对生态系统的一种良好促进。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草地生态旅游开发,能使草地资源与旅游走上良好循环的道路。同时,草地生态活动还是一种全民环境教育。在旅游中,人们对自己生存的空间会有更深刻的感受,体会出入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在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人地关系系统协调发展的草原旅游对于正确引导人们的旅游观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各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陈志凡等人认为发展草地生态旅游产业,可以促进当地农牧业产品的商品化,发挥草地休闲、观赏、旅游畜牧业的特色,减少资源的消耗性利用,提高草地资源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效率,有利于草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草原旅游业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时代要求中,“产业与环境互利”的双赢产业,是民族地区在资源开发中,减轻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克服生态脆弱的不利因素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最佳选择。
草原旅游带来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使农牧民迅速自觉地调整其产业结构、畜群结构和种植结构,一部分人还可以脱离土地,从事服务性经营活动,使旅游点附近区域经济呈现出新的活力,对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带动作用。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带动作用是有限的,是点、线状的, 尚不能对距旅游区较远的大面积草原区起到有效的带动作用。
在政府、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利益协调的基础上,既可以带动旅游区周围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牧民经济收入,为生态保护提供经济保证,还可以促进许多历史古迹、特色建筑和纪念物的修复、再建,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民族艺术的发扬,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草原上的民族有藏、蒙古、维吾尔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草原旅游将他们的生活和文化直接而生动地呈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融于民族的氛围之中,这种感知远比博物馆和讲座更有效果,加深人们对这些少数民族的理解,进而易于沟通和了解,让民族文化走出草原,使我国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浅析合理开发草原旅游资源的原则和意义:http://www.3jise.com/article/5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