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土地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预算、税收、公债支出与土地政策

财政政策是调控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分配、社会资源的配置、经济结构和社会供求结构等的重要手段,由国家通过运用预算、税收、公债和支出等工具,以及行政权力进行具体实施,它对经济总量作用有限,只能起到间接的、非强制性的调控功能。 

而财政政策的实施,如果没有包括土地政策在内的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相协调与配合,也无法实现其效果。有了土地政策的支持,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会更显著;而反过来,有了财政政策的支持,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也会更加行之有效。财政政策和土地政策的具体关系,需要从财政政策的四大工具——预算、税收、公债和支出人手,进行全面深入分析。

1.预算与土地政策

财政预算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国家通过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决定社会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民间部门可支配收入规模等;同时,对于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流通量、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所以在运用土地政策进行土地资源配置和用地的产业项目调控时,必须与预算编制的国民经济配置一致,才能合理有效配置资源;而国家在进行财政预算编制过程中,也需要通过考虑土地供应、价格、税收、金融政策对国民经济配置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财政预算的效率。 

2.税收与土地政策

税收是强制、无偿地征取财政收入进行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是组织财政收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资金需要;干预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税收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土地政策相互配合,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即通过税收与土地政策的关系进行协调,以及通过税收与土地政策的调控方
向进行协调。 

税收与土地政策的关系,包括土地税收政策和税收与土地税收政策以外的其他土地政策工具的关系。其中土地税收政策是土地参与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体现了税收政策和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统一性,所以运用需要税收部门(包括国税与地税)和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相互合作研究制定最合理的实施方案,以发挥土地税收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是税收与土地政策配合运用的体现方式。 

税收与其他土地政策工具的调控方向的一致性也是税收与土地政策配合运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低价大量供地的用地项目,在除土地税之外的其他税种税额也要有相应地减免,配合土地政策从多方面鼓励这些项目的发展;对于高价少量供应的用地项目,在除土地税之外的其他税种税额方面也可以相应地提高,从而配合土地政策限制这些项目的发展。 

3.公债与土地政策

土地债券作为土地抵押贷款以外的另一大土地金融政策,而作为公债本身又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可以扩大支出规模,促进经济发展,调节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货币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其发展是土地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调控的重要方式。
 
土地债券应由国家土地银行或土地抵押合作社发行,在土地证券市场流通,其实施的具体操作过程可以在注重土地抵押权特殊性的基础上,借鉴现行公债的操作过程。 

对于某些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或国家投资项目,可以通过多渠道融资,即通过土地金融政策的两大工具——发行土地债券和进行土地抵押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以达到国家建设项目顺利开展的目标。 

4.支出与土地政策

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发生的一般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即经常项目支出和资本项目支出。 

一般性支出包括购买商品、劳务等购买性支出和政府间接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发生的一种直接消费支出;建设性支出是政府用于最终形成固定资产的投资支出。 

支出政策主要是为了保证支出的合理性和行之有效地使用好每一笔支出,而对支出规模进行的控制、对支出结构进行的优化和对转移支付进行的规范,为了更好地实现支出政策的效力,要使土地政策的调控内容与之相协调。

当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需要优化支出时,土地部门通过在项目选址区域内做好土地征用、征收和房屋拆迁工作,按时优价供地,并给予土地税收优惠和配套的土地信贷政策等方式进行积极的配合,以协助支出政策完成支出优化的最终目的;当国家积累过多、投资趋冷、需要增大财政支出时,土地部门也要通过积极供地配合国家建设项目的增加,配合支出政策达到增大支出规模的目的。

相关阅读:

土地政策与货币政策为什么必须协调配合?两者如何互相支持?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预算、税收、公债支出与土地政策:http://www.3jise.com/article/57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