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在统筹抓好水务投资、水务保障能力提升、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深化水务改革等工作的同时,加大投入力度,补齐发展短板,特别是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共完成水利水电投资124亿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水利管理体制不畅,运行机制亟待完善;
(二)农业水权制度尚未规范建立;
(三)农业水利投入不足,工程性缺水严重。
对策及建议
●提高思想认识,科学编制规划。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切实把提高农业水利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以认真落实。二要进一步摸清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科学编制好全市农业水利化发展专项规划。
●加大建设力度,提高保障能力。
一要以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蓄引提调工程相结合,规划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二要加快推进城乡生活节水项目和城乡供水管网修复改造,提高城乡生活节水能力。三是要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提高城镇和农村地区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坚持多元筹资,持续加大投入。
一要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借助国家沿边战略的实施,推进我市农业水利化建设进程。二要把农业水利化建设资金和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公益性业务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力争投入的总量和增幅逐年增加。三要继续整合性质趋同、目标接近的资金,加大对农业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四要充分调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群众参与农业水利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联合建管农业水利的新路子。
●大胆探索,深化水利制度改革。
一要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改革思路,稳妥推进农村水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水资源使用权,建立适合市情的水市场交易机制;积极探索水银行、股份灌溉公司等水权制度创新改革,构建科学的水权制度。二要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合作组织、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和日常运行维护,实现各方利益互惠共赢。
●加快法规建设,创新运行机制。
一要加快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法规建设。二要大力扶持基层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式管理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三要加强基层水管机构的能力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农业水利科学发展,提高农业水利化建设的科技含量。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治水兴水方针政策,广泛动员全社会掀起大干农业水利建设的新高潮。
农田水利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农田水利的原理与实践,防治灌溉土地盐碱化、沼泽化和水土流失,研究水利土壤环境的改善,以及咸水、废污水的改造与利用等技术措施。农田水利与农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农业生产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农田水利事业的兴衰。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 帮助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http://www.3jise.com/article/5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