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基本条件,要使旅游业得到健康、 顺利的发展,必须从理论到实践对旅游资源加以系统研究。这种研究要有利于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而科学的开发、评价和管理,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而且应该对旅游资源学科的理论研究有深远意义。
草原旅游
草原旅游资源主要是整个草地生态系统,它是草地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才能保证草地生态旅游向良性循环方面发展。
草原旅游资源是草原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草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想实现草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草地生态系统处于自然状态下,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而一旦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人的影响就可能大大削弱这种恢复能力。
去我国草原地区旅游的生态旅游者,大多向往的是迷人的自然环境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信仰与民族习俗,而这些地区接近原始或自然状态,具有很强的环境敏感性。所以,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开发建设草地资源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也不能无限制地开发,否则会破坏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草地退化。
在筹建旅游设施、筹划旅游线路时,应避开那些脆弱、敏感的原始生态区域。切实做到“保护性开发”的主题,不能重蹈工业发展、城市发展时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这就要求政府制订相应合理的价格标准,收取生态环境保护费和资源使用费,并在开发中注重对文物古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对草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规划时,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在科学的开发规划基础上,得到可持续的投资效益。长期以来,人们都十分注意草地的经济功能,全面分析起来,草地的各种功能都非常重要。
草地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 均体现了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气候、社会、 人文特色都是十分难得的旅游资源。实际上,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价值,不仅仅是能生产多少牧草、养多少家畜,更多地体现在它的环境价值、旅游价值、人文历史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因此,在开发草原旅游资源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旅游废弃物的排放,进而达到草地生态旅游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目的地,开发者必须以草业科学和相关科学体系为指导,以生态学原理为准则,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来开发草地旅游资源,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保护相结合起来,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保持草地自然景观的完美。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分析草原生态旅游中开发与保护是否并重?:http://www.3jise.com/article/5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