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加快创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步伐。近日,市政府出台《河源市创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决定2016—2020年在全市开展“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用5年时间创建20个特色小镇、30个美丽乡村。
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
为进一步改善村镇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市启动创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工作,要求2016年至2020年,全市共创建特色小镇20个、美丽乡村30个。其中源城区打造特色小镇2个、美丽乡村2个,江东新区打造特色小镇2个、美丽乡村3个,连平县打造特色小镇2个、美丽乡村3个,和平县、紫金县分别打造特色小镇3个、美丽乡村5个,东源县、龙川县分别打造特色小镇4个、美丽乡村6个。
《方案》指出,各县区要根据创建任务选好创建点,分5年实施,原则上每个特色小镇2年内基本建成、5年建成精品,每个美丽乡村1年内基本建成、5年建成精品。
《方案》明确提出,各地要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开展创建工作,推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突出当地人文历史、乡土特色、旅游资源、生态农业、特色产业等优势,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村镇发展模式。
突出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
《方案》指出,特色小镇的创建要求是:建设一个有建筑特色、文明卫生、功能齐全、宜居宜业的小街镇;镇辖区内镇村风貌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良;与专业镇建设相结合,挖掘和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特色小镇要深入挖掘不同类型小村镇的特色优势,制定区域内的产业发展规划,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村镇为载体,加快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建设一批特色工贸、商贸、农业、旅游、文化小镇,突出地域文化,塑造特色鲜明的村镇形象。
相对于特色小镇的宏观,美丽乡村的要求更着重于基础设施和乡村环境建设。《方案》明确要求,创建美丽乡村要建设完善村级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建设一条排水畅通、有道路标识、绿化和路灯的样板路。
美丽乡村的创建还对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做了具体规定。《方案》明确规定,要巩固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农村环境卫生整洁干净,以“三边”(河边、路边、山边)生活垃圾整治和村庄内污水治理为重点,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和农村改厕工作,实现农村排水排污畅通,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统一清运处理。
创建工作将列入年度“三赛”考核
从今年起,河源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6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补助县区开展“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费,标准为:创建“特色小镇”达标的给予补助100万元;创建“美丽乡村”达标的给予补助20万元。
《方案》还指出,要动员引导更多外出乡贤和社会各界人士、工商企业出资支持“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
为推进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市政府还将组织有关部门每半年对各县区创建工作进行督查,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同时,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三赛”考核,确保创建工作落实到位、早出成效。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广东河源5年将建20个特色小镇30个美丽乡村:http://www.3jise.com/article/58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