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南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我市印发《南昌市关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本报今起开设“聚焦南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栏,广泛宣传此项改革的重大意义、政策举措,并进行政策解读,及时推广我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本报记者万晓霞林潇
南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现经济增长动力与经济下行压力并存的复杂情况。7月,南昌市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09.88亿元,同比增长9.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南昌经济表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下一步南昌经济该怎么走?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近日,随着《南昌市关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重磅推出,南昌“供给侧”的改革“路线图”更加清晰可见。
长风破浪正当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成为南昌自上而下的生动实践。
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指导工作时,要求我们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要论述为南昌应对新常态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市场需求不旺、结构性产能过剩以及破解发展困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指明了路径。”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麻智辉介绍说。
在麻智辉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涉及工业、农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诸多领域的全方位改革。推进南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路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点要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个方面入手。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扎实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南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南昌市关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应运而生。
为“僵尸企业”设立破产处置绿色通道
“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市属国有关停企业市场出清、国有特困企业‘僵尸企业’重组及退出。”《意见》指出,推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耗能、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过剩产能,支持钢铁、水泥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资源整合和资本并购,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和产业优化重组。
全面摸清“僵尸企业”情况,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有针对性地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支持市、县级法院设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妥善解决好兼并重组、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
优化承接环境,集中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重大项目、配套企业,促进产业组团式承接和集群式发展。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参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拓展活动,突出与东盟、中东欧、俄罗斯等市场开展贸易促进活动。
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全力打造南昌光谷、南昌慧谷、南昌绿谷,着力培育壮大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光电、新能源汽车、vr虚拟现实、现代化农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一批过千亿元产业集群和过百亿元企业。加快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推动生活服务业向精准化和高品质转变。
全面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业态创新、金融创新等,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及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创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贡献率。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着力打造众创、众包、众扶和众筹支撑平台。加快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和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新机制。
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
到2018年底,全市商品住房库存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区间之内;切实落实市政府《关于我市非住宅去库存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强化非住宅商品房市场监测和调控。
释放农业转移人口城镇购房需求,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加快外来常住人口市民化建设,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支持老旧社区居民置换新房,改善居住条件。加大居民购房金融、税收支持,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支持房地产企业将限制的商办公用房转售为租。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房给予货币化租金补给。加大棚改安置和住房保障货币化力度,做好保障房、安置房需求与商品房库存之间的衔接,打通供需通道,引导被保障家庭居民选择购房或租住合适的商品房。
合理控制商业地产开发规模,调整住宅和商业的比例,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库存工业、商业地产改造为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及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将库存商品房改造为商务居住复合式地产、电商用房、都市型工业地产、养老地产、医疗地产、旅游地产等。
全面落实国家制定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居民住房成本,加大对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信贷支持力度。继续推进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职工购房力度。
2018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
落实差别化金融政策,压缩退出“僵尸企业”相关贷款,控制高杠杆率企业授信,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传统企业技术改造以及企业兼并重组、向外转移产能的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全市各级政府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能力。明确界定政府和企业的债务责任,推动融资平台公司改革转型与市场化运作。鼓励运用ppp模式改造政府存量债务项目。
到2018年底,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辖内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占比保持1.5%以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上市挂牌企业(含新三板)达到100家,当年新增直接融资超过800亿元。全市金融风险防范处置联动机制有效运行,有效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展至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对符合相关规定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实行税费缓收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合理降低企业用工、物流成本。建立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降低企业招工成本,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政策实施范围,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进一步降低工伤出现率低的生产型企业工伤保险缴费比例;清理规范流通环节收费,切实降低流通成本。
进一步降低用能、用地成本,完善和落实峰谷电价政策、暂缓实施季节性电价、降低工商用户电价和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完善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缓解土地供需矛盾;鼓励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支持各地利用废弃厂房集中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区、集中建设标准厂房,采取租售结合等办法,为民营小微企业解决用地、用房难题;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完善目录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对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一律按下限执行。加大政府性基金清理力度,暂停对企业征收防洪保安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等政府性基金。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在创办企业、投资办项目等重点领域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中介服务事项,法定中介服务事项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亲商、安商、富商良好环境。
到2018年底,企业负担持续减轻,企业活力进一步激发,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形成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
实施全市重大重点项目400个
提高天然气、石油、供排水管网覆盖率,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杆线下地”工程;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深入实施“旧城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城市老旧社区环境整治、小游园、城区公厕和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建设等。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公共停车场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在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提高低保、抚恤标准和养老金发放水平。统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住房保障工作,提升社会保障综合管理服务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着力破解看病难问题;继续实施第二学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据悉,到2018年底,完成投资6100亿元,实施全市重大重点项目400个,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到2017年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18年8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供给体系更加完善、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与新供给体系相匹配,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完全可靠的软硬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南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步履铿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南昌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打造核心增长极、共筑“四强”梦提供强大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载着南昌经济航船乘风破浪,驶入经济大潮更壮美的新领域。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南昌市《关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http://www.3jise.com/article/5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