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里得到较好的保护。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作为宣传教育的基地,通过对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自然保护科普知识的宣传,极大提高了我国公民的自然保护意识,也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草原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原则应以自然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即人与自然间相互关系以及人对自然应有的良好态度和行为准则,强调人类应善待大自然。显然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原则是对旅游开发者提出的根本的、普遍性的要求,是生态旅游开发的核心和根本准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草原自然保护区旅游保护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必须要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生态效益是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基础和目的,坚决杜绝可能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开发,旅游服从保护,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是自然保护区得以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在注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利益,这是草原自然保护区旅游保护性开发的目的之一。
2.控制原则
在草原自然保护区旅游保护性开发中首先必须以生态学原则进行功能分区,旅游开发控制在功能分区限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核心区作为绝对保护区,保持自然状态,禁止一切人为干扰。缓冲区可以在适当区域开展定位观测等科研活动,但需控制规模。实验区可根据自然资源条件,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及旅游活动,但必须以不破坏自然景观为前提。
其次严格控制旅游活动项目,项目需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凡是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必须予以禁止。最后要严格控制游客容量和开发强度,要在生态学基本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生态规划,把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活动强度.和游客进’人数、旅游资源开发等控制在资源及环境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
3.依法开发原则
要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自然环境,就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律作保障,做到“依法旅游”、“依法治游”,遵守国家的一些保护性法律法规文件,加强科学环境管理,以免旅游活动与保护目标冲突;草原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业务应由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所得收入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事业。
此外,草原保护区进行分步开发利用,最大限度的社区参与,对旅游者、导游和管理者进行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这是草原旅游保护性开发本身性质所决定的。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关于草原自然保护区利用有哪些主要的原则?:http://www.3jise.com/article/58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