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简介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包括17个县市,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3.88%,总人口占55.72万,居民以藏族为主。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2000年8月19日,为了保护三江源的自然资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正式落成揭碑,它也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

于2000年5月批准建立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1年9月批准成立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源区最低海拔约3 335m,最高海拔6 564m,海拔4 000~5 800m的高山是保护区地貌的主要骨架。由于保护区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三江源严酷的高寒环境,构成了独特的生命繁衍区,许多生物至此已达到边

缘分布和极限分布,成为珍贵的种质资源和高原基因库。更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横断山脉、羌塘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我国几个一级地理单元之间,“边缘效应”非常突出,生物的演化、变异等过程在激烈进行,孕育了众多高原独有的生物物种。区内维管束植物有87科、471属、2238种,约占全国植物种数的8%。其中种子植物种数占全国相应种数的8. 5%,分别约占青海省维管束植物科、 属、种的81%、57%、31%。脊椎动物370种,约占青海省脊椎动物种类的47%、全国的11%;其中哺乳动物84种,占青海省哺乳动物种类的44%。鸟类237种,占青海省鸟类的56%;两栖爬行类15种,占青海省两栖爬行类的6%。此外,已鉴定昆虫11目、87科、378种,因而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3种,其中有著名的虫草(冬虫夏草),另有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占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类的26%,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3种。此外,还有三江源地区特有植物种类100余种,青海省特有的植物种类270 种,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种类705种,以及青海省级保护动物艾虎、 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充分显示了物种的稀有性。

三江源区还有9个植被型、14个群系纲、50个群系,以及众多的溪流、湖泊等秀美的水体和雪山、冰川以及沼泽等景观。区内独特的地貌类型、丰富的野生动物类型、多姿多彩的森林与草原植被类型和秀美的水体类型,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天象景观、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林相及水体大小、形状的变化,更增添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简介:http://www.3jise.com/article/58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