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木里县农牧“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木里县农牧“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是木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木里农牧业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机遇期。为指导我县农牧产业发展,切实增强农牧业保障能力, 培育现代农牧产业,建设繁荣、最稳定藏区,根据县委、县政府五大战略,特制定本规划。

一、木里县农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农牧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木里县农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逐步改变传统的种养殖观念,实现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逐步走上了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农牧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2014年末,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84万亩,粮食总产量4.977万吨;蔬菜面积1.23万亩,年产蔬菜4万多吨;水果面积0.823万亩,年产水果8万吨;大牲畜存栏150552头(匹),其中牛存栏114549头;猪存栏157678头,羊存栏207600只;家禽存栏307221羽。猪出栏112341头,牛等大牲畜出栏21278头,羊出栏87703只;完成肉类总产量11038.8吨,禽蛋产量311吨,牛奶产量4813.2吨。

——农牧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49万亩,投入资金148万元,其中投入中央资金10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万元。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坡改梯规划1.83万亩,实际完成0.113万亩,建田间生产道路3920米;投入中央预算内资金855.73万元。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4200口,总投资1570.5万元,其中投入中央和省州投资1060.5万元,县级投入510万元;安装高效低排生物质炉766台,投入资金76.4万元;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00台,投入资金400万元。完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投入11081万元,其中每年投入资金2216.2万元,项目实施草场禁牧186.2万亩、投资1117.2万元/年;草畜平衡266万亩,投资399万元/年;粮食综合性补贴1.4万户,700万元/年,全县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特色种养殖业发展迅速

新建商品蔬菜基地2700亩,建设施设大棚蔬菜160亩,投入资金210万元;攀枝花援助木里2014年藏鸡藏香猪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00万元,新建3个年出栏生猪500—999头的养殖场,33户木里藏鸡适度规模养殖户,项目的实施将为整个项目区增加收入100万元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改造、维修、建设任务还很重,尤其是高、二半山区域和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仍很恶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太弱,靠天吃饭的状况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

新品种新技术更新缓慢:优质、高产、品质优良的品种和新技术更新速度缓慢,新品种和新技术贮备不够,对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由于经费不足,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缓慢,导致科技服务力量单薄,技术指导服务功能低,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对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不够,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增收门路少而不稳。

产业结构调整步子缓慢:由于交通、市场、资金等原因,我县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子缓慢,优势资源未能开发,没有形成农牧产品生产规模和上档次的品牌,农牧产品缺乏特色和市场竞争力,产业化生产发展进程缓慢。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牧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牧民新村建设,进一步增强“兴农兴牧富民”意识,以建设现代化农牧业为着力点,以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增效为核心,以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和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牧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我县农牧业发展的新跨越。

2、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导和调动农牧民积极性,加快农牧业发展;坚持统筹协调,以结构调整和品种改良为主线,实现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坚持以科技进步作重要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牧业发展新模式;坚持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牧业市场主体,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坚持依法促进,全面提升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农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农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农牧业资源配置效率。

(二)发展思路

发展是民族地区最大的政治,让人民群众致富增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按照“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双提升战略,“藏区社会稳定、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有效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切实改善”的工作重点,以有效开发利用木里县独特优越的农牧业资源为目标,以科技和效益为核心,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围绕产业资源和市场需求,大力调整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品种品质结构和种植业和养殖业内部结构,认真实施优质增效工程,加快名、特、优、新和绿色无公害农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优质品种,发展订单生产,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用项目扩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用项目创新带动农畜产品升级,创建高科技高标准高效益高产示范园区,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打造特色品牌,增加优质农畜产品的比重和商品率,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目标任务

实现农牧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发展,以良种为载体、科技为先导、经济效益为中心。稳定发展粮食和蔬菜等常规产业,推进高产、优质、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产值和效益。坚持稳步发展生猪、大力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小家禽的养殖方针。在确立本地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努力发展一批规模养殖户,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区。

以科技培训、示范、推广和加大病虫防治为动力,保持粮食稳定增长,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仍然以玉米、马铃薯、麦类三大作物为重点,总产力争达到60000吨;建设优质青稞基地3万亩,高产马铃薯基地6万亩,优质粮比重显著提高;建设优质商品蔬菜基地0.1万亩,建立皱皮柑示范园区0.3万亩;大力推进耕地地力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2.52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0.3万亩;建设沼气池1.8万口,建设太阳能热水器5.4万平方米,藏式高效低排生物质炉2.85万台。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畜牧产业发展。建设牦牛资源场1个,辐射和带动9个牧场的牦牛品种改良;在全县29个乡镇9个牧场新建牲畜规模养殖示范户500户;新扩建熟食羊肉、藏香猪加工生产线2条,年加工生产能力1000吨;引进优质九龙牦牛100头,暖棚建设8000㎡,配套种草500亩;发展5个年出栏500头藏香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藏香猪规模养殖户50户、圈舍改造2000㎡,硬化于圈舍相连的道路1000m;建立5个特色藏鸡产业开发带,特色藏鸡年出栏规模达到5万只。

逐步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引进优良水产养殖品种和先进养殖技术,建立一个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发展池塘养殖300亩,主养四大鱼种,积极培育、引导专业合作社发展,不断提升养殖水平。

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建设及服务功能。建设29个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站),增强基层科技服务能力,注重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农牧业科技信息网络服务水平,实现科技推广系统化、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提高特色农畜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农牧业发展项目事关藏区经济发展的大局,事关藏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大事,是木里县的重大扶贫项目,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把项目作为整个农牧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实施“技术培训服务、科技信息服务、技术下乡服务、科技示范服务”等重要措施,促进项目落实,措施落实,建设农牧业新产业,提高农牧民新生活,保持木里藏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三、重点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及投资效益

通过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基础条件,加快农业科技步伐,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控制水土流失,改善气候条件,为农牧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项目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全部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利用布局主要为农用地布局,含耕地布局和基础设施用地布局,根据项目区农田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和现有沟渠分布,科学合理布局农田水利设施。

1、项目实施规模及资金投入:项目拟建设规模面积为2.52万亩,计划投入资金15120万元。其中,2016年计划在项脚乡、乔瓦镇、克尔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900亩,投入资金3835万元;2017年计划在东朗乡、茶布朗镇、麦日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000亩,投入资金2400万元;2018年计划在倮波乡、三桷垭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500亩,投入资金2700万元;2019年计划在瓦厂镇、屋脚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400亩,投入资金3840万元;2020年计划在沙湾乡、固增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400亩,投入资金2640万元。

2、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资金15120万元。

3、效益分析: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产业,吸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就业压力;通过土地整理理顺土地权属关系,有利于土地管理工作。对整理后土地进行合法、合理的权属调整,将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保持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当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提供和积累经验;通过土地整理使项目区内耕地集中连片,能够为高产农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并为今后实现规模经营、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方式,将极大的增加粮食产量并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为其他地区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一个显著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是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整理工作能够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土地整理工作的全面、长久、深入、顺利发展。

4、推进措施及建议:加强领导,搞好规划,多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5、建设年限:2016年—2020年

(二)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坡改梯项目

1、项目建设地点和内容:“十三五”期间,计划在石漠化区域内进行坡改梯工程建设,计划完成坡改梯工程0.3万亩,同时配套完成沟、池、路、林综合治理建设,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1900万元,其中坡改梯工程建设投入1445.6万元,田间生产道路建设投入280.4万元,田间排灌渠系建设投入174万元。

3、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资金1900万元。

4、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完成后,可新增高产稳产农田0.3万亩,每年新增产量180公斤/亩,总增加产量540000公斤,新增产值按市场价2.0元/公斤,可新增产值1080万元。项目实施给项目区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固土、保土、保肥能力,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改善耕地的质量和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5、建设年限:2016年—2020年

(三)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

1、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项目计划安排在全县29个乡镇,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8000口。

2、项目投资: 建设户用沼气池18000口,每年3600口,总投资为7200万元。

3、资金来源:全部使用省级财政资金。

4、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年可节约薪柴3.6万吨,保护5.4万亩林地,增加沼肥18万吨,获得减排收益。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可施用、改良土壤3.6万亩,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项目区农(牧)户每户每年可直接节约化肥、农药和用能支出800元,牲畜圈养增效80元,牧民砍柴人畜力支出120元,总计年增收节支1800万元以上。项目区人居环境得以改进,藏区文明程度得以提升。

5、推进措施及建议:规划早落实,资金早到位,设备早安排,项目早实施。

6、建设年限:2016年—2020年

(四)藏式高效低排生物质炉及太阳能热水器建设项目

1、项目建设规模:建设藏式高效低排生物质炉2.8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5.4万㎡。项目计划安排在全县29个乡镇和9个国营牧场。

2、项目总投资: 总投资11520万元,其中太阳能热水器投资8100万元,藏式高效低排生物质炉投资3420万元。

3、资金来源:全部使用中央预算内资金。

4、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后,年均节约薪柴45000吨,可节约燃料费用2700万元,近6.6万亩耕地得到保护。减少了使用其他常规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对节能降耗、改善环境质量与环境以及社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使整个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状态,巩固了生态保护工程的成果。

5、推进措施:规划早落实,资金早到位,设备早安排,项目早实施。

6、建设年限:2016年—2020年

(五)优质马铃薯基地建设项目

马铃薯是木里藏区高二半山的优势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万亩以上。马铃薯又是粮食、蔬菜、饲料、加工原料等兼用型的绿色无公害高产作物,马铃薯营养丰富,其综合营养成份优于稻谷、麦类、玉米等作物,具有广泛的消费人群。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实现木里藏区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转变,确保粮食安全,藏区群众致富的重要举措,既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又为贫困农(牧)民增收开辟渠道。能加快藏区高山地带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

1、建设地点和规模: 在全县29个乡镇进行马铃薯种植区域规划,进行低产地改造,脱毒薯推广,高厢垄作种植、技术培训和原种繁殖等。通过改良品种,建立良繁推广体系,良种良法配套,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打造建设6万亩商品马铃薯基地,推进木里藏区优质绿色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3350万元。其中:整治培肥中低产田地4万亩,亩平投入500元,需投资2000万元,对现有的脱毒网室进行改扩建,需投入100万元,以片区为单位建立三个良种繁殖体系,以满足生产用种的需要,需投入100万元,加强技术培训需投入100万元,完善现有的农技推广体系及建立必要的网络销售平台需投入50万元,以片区为单位建设三个具有一定规模加工能力的马铃薯初级加工厂需投入1000万元。

3、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资金3350万元。

4、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全县6万亩马铃薯可实现脱毒薯化和高厢垄作达100%,每年可新增鲜薯产量900万公斤,每亩新增鲜薯150公斤以上,每年可新增产值900万元。还能带动产品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对推动木里藏区高二半山地带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稳定和谐的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效益同样显著。

5、推进措施及建议: 加强培训,狠抓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培育优良种薯,引导农民搞好产后服务,进行初加工,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6、建设年限: 2016年—2020年

(六)优质青稞基地建设项目

青稞是木里藏区特有的一种高原特色粮食作物,青稞系列产品也是木里藏区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深受藏族、彝族等各少数民族的普遍喜爱。而且在食品、酿酒等加工业上,极具发展潜力,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和较好的市场区域优势。建立优质青稞生产基地,实施规模化经营和无公害生产,提高单产和品质,打造知名品牌,对实现藏区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项目建设地点和内容: 在东朗、麦日、博窝、卡拉、固增、茶布朗、沙湾、唐央、水洛、牦牛坪、屋脚、宁朗、俄亚、克尔、白碉、后所、倮波、李子坪、芽租、乔瓦镇和高山牧场等20个乡镇和牧区建设3万亩优质青稞基地。一是整治青稞低产地为优质青稞基地2万亩;二是核心示范片1万亩;三是提纯复壮,建立引进、试验、示范良种繁育基地;四是推广无公害农耕农艺措施,创建高标准示范园;五是完善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技术培训。

2、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2250万元。其中:整治培肥中低产田地3万亩,亩平投入450元需投入1350万元,引进、试验、示范,寻找符合木里藏区实际又极具增产潜力的青稞良种进行推广需投入50万元,建立中心示范片1000亩,及高产示范片6000亩需投入500万元,加强技术培训需投入150万元,对现有29个乡镇农技推广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需投资200万元。

3、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资金2250万元。

4、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可提高木里藏区青稞的产量和品质,解决高山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带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区平均每年每亩增产优质青稞50公斤,每年每亩新增产值100元,每年可新增产量1500吨,新增产值300万元以上。还可带动青稞食品和酿酒等加工产业发展。

推进措施及建议:加强建设培训,引进优良品种,创建高产示范,完善推广体系。

5、建设年限: 2016年—2020年

(七)无公害蔬菜商品基地建设项目

无公害商品蔬菜是当今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木里藏区发展无公害商品蔬菜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建设千亩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满足全县非农人口和部分商品菜用农民对蔬菜的需求。对促进木里藏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

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选择在海拔相对较低、水源方便、光热条件较好、交通便宜的22个乡(镇)适宜区新建1000亩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瓦厂、水洛、宁朗、依吉、俄桠、乔瓦、列瓦、项脚、倮波、博科、克尔、西秋、后所、李子坪、茶布朗、固增、沙湾、东朗、麦日、唐央、卡拉、麦地龙22个乡(镇)实施。以基础设施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为主,着力完善水网、电网、路网配套工程建设、重点做好保护地示范菜园建设、配备设施设备、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社、运用“高山地区设施蔬菜配套集成技术”指导培训菜农进行规范化生产。为市场提供清洁、无污染、优质的商品蔬菜,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藏区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2、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亩投入1万元。

3、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每年种菜2~3茬,每亩年产菜1万公斤,产值2万元,年总产值可达2000万元。当年可收回成本并赢利。成为木里藏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全县农村户平年增收770元,菜农户平年增收1500元以上;可满足全县6万人(含部分商品菜用农民)蔬菜供给。对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引导农民从“粗放式生产”向“精细化种植”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推进措施及建议:结合旅游开发,着力打造现代观光农业;强化技术培训,注重配套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主抓品种引进和示范园建设,引导农民做好蔬菜专业合作社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5、建设年限: 2016年—2020年

 

(八)皱皮柑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木里县是皱皮柑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地区。木里皱皮柑分布于木里高原河谷地带的21个乡镇。其种植历史悠久、外观独特、品质优良、药食两用是木里高原地区一大传统特色水果。

1、项目建设内容:建设皱皮柑产业基地3000亩,年建600亩。项目投入以修建水渠、蓄水池、园地配建节水灌溉设施、优良品种苗木培育为主。(1)新建育苗地25亩,培育优质品种苗木20万株。(2)新建引水渠道100千米。(保障灌溉5000-7000亩果粮地)(3)新建果园100个,园地配建蓄水池100口,节水灌溉系统100套。(4)扶持建设专业合作社22个,产销结合保障农民创收。(5)对新发展的3000亩示范园区进行500元/亩的分阶段种植补贴。(6)对原有果园地进行品种改良和园地改造。

2、投资规模: 总投资3000万元。全部由国家投资。引水渠建设费用7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种苗地建设费用3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果园地配套设施建设费用6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专业合作社建设费用2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种植补贴费用1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预备配套建设费用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主要用于补贴运输、技术培训、配套工具材料等规划不足部分);建设水网、路网、电网、园地围栏建设等500万元,占总投资的16.7%;品种改良园地改造340万元,占总投资的11.3%。

3、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3年可挂果,5年成商品见效益,株产25公斤,亩产2000斤,亩增收4000元,3000亩产业示范园区增收1200万元。8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均达50公斤,亩产可达1万元,园区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形成产业,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重要作用。

4、建设年限: 2016年—2020年

(九)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项目

我县农作物病虫害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病虫监控预警体系不健全,监测防控任务日益艰巨;二是对常发性病虫突发的应急反应能力脆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的任务繁重; 三是危险性病虫检疫防疫能力差,植物疫情传入、扩散风险进一步加大,加之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对疫情防控的能力脆弱;四是植保施药机械和手段十分落后,创新植保服务方式势在必行。

项目建设地点和内容:(1)根据分布区域和覆盖范围,在乔瓦镇、瓦厂镇、茶布朗镇、东朗、水洛、下麦地、克尔、白碉等乡建设8个重点测报站。(2)在全县29乡镇每乡建立一个植保专业服务队,每个专业服务队配备人员15人。

2、投资规模:总投资553.5万元。(1)每个测报站包括15㎡库房一间和仪器设备,需投资20万元,8个合计160万元。(2)专业服务队人员435人的补贴1000元/人,合计43.5万元,购置植保器械10万元/乡,合计290万元。(3)技术引进和培训需资金60万元,以达到准确及时诊断病虫害及统防统治之目的。

3、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资金553.5万元。

4、项目建设效益: 项目建成后,既能有效控制生物灾害又能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植保措施对作物、农产品和环境污染造成的负面影响,可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控防能力,大幅度降低作物损失程度,还可推广应用新农药、新药械、新技术,提高防治水平和防治效果,仅此一项全县每年新增农业收入120万元,项目总增加收入600万元。并且将及时有效地提高病虫防治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广泛传播性,有效推进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的普及,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侵入和蔓延,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县农业生产的高质、高产、高效、生态和安全。

5、建设年限:2016—2020年

(十)农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和规模: 七个乡镇九个牧场改扩建业务用房均为200平方米,合计全县七个乡镇九个牧场改扩建业务用房3200平方米; 其中办公用房960平方米、服务大厅640平方米、农牧民培训室1120平方米、检测与设备室480平方米。

七个乡镇综合服务中心、九个牧场分别配备价值25万元的检验检测、综合服务等农技推广服务设备,主要包括土壤养分速测仪、农药残留速测仪、农机安全监理勘查和检测设备、多媒体、培训桌椅、电脑、照相机和办公用品等。

七个乡镇九个牧场建设标准为每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九个牧场改扩建业务用房面积200平方米,每个乡站改扩建35万元。仪器设备配备20万元的检验检测、综合服务等农技农机推广服务设备合计880万元。

2、资金概算: 七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九个牧场改扩建业务用房面积200平方米,每个乡站改扩建资金35万元,七个乡镇合计560万元;每个乡站配置20万元的检验检测、综合服务等农技农机推广服务设备,七个乡镇合计320万元。总合计资金880万元。

3、项目资金来源情况: 拟申请中央预算内总投资880万元。

4、效益分析: 通过改善基础条件和增强服务功能,使基层农牧站成为支撑乡镇牧场的产业发展,提高农牧民素质,增加农牧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机化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服务、农民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机构。

5、建设年限: 2016年—2020年。

(十一)木里牦牛资源场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及规模: 在木里县以9个牧场为基础,通过各牧场对牦牛个体、抗逆性、生长速度、遗传性能等性状的测定,选购20头种公牛、200头种母牛进行选育,配套建设办公用房500㎡,牦牛冬季暖棚1000㎡,优质人工草地200亩,建成木里牦牛资源场。

2、建设地点:让白牧场

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申请中央投资1000万元。

4、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第3年、将不依赖引进品种、可在本县范围内进行调节和外调,每年可调节种牛100头以上,按10000元/头计算,将产生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

5、推进措施及建议: 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考察项目生产线及项目建设地点。

6、建设年限: 2018年-2020年

(十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项目

1、建设内容及规模: 全县29个乡镇9个牧场新建牲畜规模养殖示范户500户,新建牲畜棚圈80㎡/户,配套种草3亩/户.引进优良种畜1头,户均圈舍建设补助2.4万元。

2、建设地点: 全县29个乡镇

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申请中央投资1200万元。项目建成后、户均可增加出栏20头以上、按每头1000元计算,整个项目区可增加出栏10000头以上,可增加经济收入1000万元以上。

4、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户均可增加出栏20头以上、按每头1000元计算,整个项目区可增加出栏10000头以上,可增加经济收入1000万元以上。

5、推进措施及建议: 进村入户,进行摸底调查,对条件符合的养殖户纳入规划范围,现场培训。

6、建设年限: 2016-2020年

(十三)优质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1、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扩建熟食羊肉、藏香猪加工生产线2条,年新加工生产能力1000吨。新征建设用地5亩,土建工程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配套安装相关设备。项目建成后,总的加工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

2、建设地点: 木里县六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0万元。

4、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项目建成后加工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可增加经济收入1000万元以上。

5、推进措施及建议: 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考察项目生产线及项目建设地点。

6、建设年限: 2016-2020年。

(十四)木里县特色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项目

1、建设内容及规模: 引进优质九龙牦牛100头,暖棚建设8000㎡,配套种草500亩,项目总投资,500万元;2特色藏香猪产业:发展5个年出栏500头藏香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藏香猪规模养殖户50户、圈舍改造2000㎡,硬化于圈舍相连的道路1000m,沼气5000立方米及配套防疫设施,项目总投资300万元;木里藏鸡产业:建立5个特色藏鸡产业开发带,特色藏鸡年出栏规模达到5万只投资100万元。

2、建设地点: 9个牧场及29个乡镇。

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总投资800万元、中央投资800万元。

4、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出栏出栏藏香猪2500头以上、藏鸡5万只,按藏香猪1000元/头、藏鸡100元/只,整个项目可增收入260万元.

5、推进措施及建议: 签订引种意向性协议,了解藏香猪、藏鸡的分布情况,确定养殖开发带,进行技术培训。

6、建设年限: 2016-2020年

(十五)藏区秸秆养畜示范项目

1、建设内容及规模:在全县以种植玉米条件好的乔瓦镇、后所、博科等乡镇以青贮氨化池建设、秸秆加工处理机械购置和牛、羊品种改良为重点,开展秸秆养畜示范项目建设。按照户均建设2立方米、购置秸秆加工处理机械100台套,种畜1头。

2、建设地点: 乔瓦镇、后所、博科等乡镇。

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500万元。

4、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出栏牛、羊2500头以上、整个项目可增收入250万元.

5、推进措施及建议: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确定

建设乡镇及示范户,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开展现场技术培训。

6、建设年限: 分阶段投资:2018-2020年

(十六)木里县乔瓦镇活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及规模: 征地20亩,建设猪、牛、羊及其它4个专门交易区,建设办公管理及检疫检测用房500㎡,公厕1处,围墙1500米,交易市场大门一座,硬化场地11000㎡.

2、建设地点:乔瓦镇

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00万元。

4、效益分析: 项目建设完成后,牲畜交易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县城周边以及其他乡镇的养殖户出售牲畜都进入市场,不仅提高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而且规范了市场流通,通过适时公布市场价格和交易信息,最大限度地确保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5、建设年限: 2016-2018年

(十七)乡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及规模: 改扩建29个乡镇9个牧场畜牧兽医站,完善设施设备配套。其中:每个畜牧兽医站改扩建工作用房120㎡,设施设备配套30台/套。

2、建设地点: 29个乡镇、9个牧场

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总投资76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60万元。

4、建设年限: 2017-2020年。

(十八)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及规模: 全县新建113个村27个牧业队合计140个兽医卫生室,每个兽医卫生室建工作用房120㎡,配套设施设备30台/套。

2、建设地点: 全县113个村

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800万元。

4、建设年限: 2018-2020年

(十九)乡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及规模: 全县29个乡镇9个牧场新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38个,建设工作用房每个站120㎡,配套设施设备40台/套

2、建设地点: 29个乡镇9个牧场

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140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1140万元。

4、建设年限: 分阶段投资:2016-2020年

(二十)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及规模: 全县83名畜牧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推广服务补助;科技殖示范(场)户建设、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县、乡畜牧技术指导员和140名村级防疫员定期到大中专院校进行能力培训等。

2、建设地点: 木里县畜牧局

3、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500万元。

4、效益分析: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可以很好地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业务水平,先进养殖技术的推广将为广大农牧民增收创造很好的条件,通过学习将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

5、建设年限: 分阶段投资:2016-2020

(二十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

1、建设规模及内容:年实施草原禁牧补助186.2万亩;推行草畜平衡奖励266万亩,完成超载减畜2万个羊单位;实施16万亩人工种草牧草良种补贴政策,补贴建植一年生人工草地 ;实施28709户纯牧户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2、建设地点:29个乡镇、9个牧场。

3、资金概算:“十三五”期间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共需资金3111.7万元。其中;落实禁牧草地186.2万亩,每亩年补助6元,年补助资金1117.2万元;推行草畜平衡草地266万亩,每亩奖励1.5元,年奖励资金399万元;现有人工种草保留面积并纳入年度实施计划的木里县29个乡镇、9个牧场、113个村,实施牧草良种补贴面积16万亩,每亩处补助资金10元,年需牧草良种补贴资金160元元;根据统计全县有半农半牧和纯牧户28709户,每户年补助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500元,年补助1435.5万元。

4、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资金3111.7万元。

5、效益分析:木里县天然草原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固碳储氮等多种生态功能,直接关系到当地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能有效保护草原资源,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6、建设年限:2016年——2020年。

(二十二)户营打贮草基地及贮草棚建设项目

1、建设规模内容:每年建户营打贮草基地建设0.5万亩,建贮草棚30户,每户40平方米。

2、建设地点:29个乡镇、9个牧场。

3、资金概算:1、建户营打贮草基地项目每年共需资金37.5万元。其中:(1)草地平整:整理草地0.5万亩(自行整理,以补助形式发放),每亩需资金100元,共需草地整理资金50万元;(2)肥料:每亩施肥5公斤,需购肥料2.5万公斤(其中:尿素1万公斤、硫酸钾复合肥1.5万公斤),每公斤5元,需肥料资金12.5万元。2、建贮草棚每年共需资金48万元。每年建30户,每户40平方米,每户1.6万元。以上两项共计110.5万元。

4、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资金110.5万元

5、效益分析:配套实施户营打贮草基地建设、牲畜品种改良及牲畜棚圈示范建设项目,开展人工种草和牲畜改良,改善农牧民生产条件,提高牧民抗灾保畜能力,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了饲养牲畜质量,有利于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有利于维护民族地区团结和社会稳定。加强草原固定点监测,能动态掌握草原生态现状及草原生产力,为科学建设、保护、利用草原提供有力依据。

6、建设年限:2016年——2020年。

(二十三)鼠虫害防治项目

1、建设规模内容:每年鼠害防治40万亩,虫害防治20万亩。

2、建设地点:29个乡镇、9个牧场。

3、资金概算:鼠虫害防治共需项目资金200万元。其中每年鼠害防治40万亩,每亩需资金3元,共需资金120万元;虫害防治每年20万亩,每亩需资金4元,共需资金80万元。

4、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资金200万元

5、效益分析:通过该项目建设,草地植被得以恢复,产量得以提高,从而避免了由草畜矛盾引起的草场纠纷,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国家投入资金建设草地的同时,牧民也可投入更多的劳力进行项目建设,一方面提高了草地建设的进度,另一方面增加了牧民的收入,因此对繁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增加草地生物多样性。

6、建设年限:2016年——2020年。

(二十四)水产养殖发展项目

1、项目建设地点和内容: 在保护本地品种的情况下,一是在项脚、后所等已有池塘养殖的地方,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形成成片的养殖池塘100亩,引进优良水产养殖品种和先进养殖技术,并建立一个水产苗种繁育基地,为水产养殖逐步发展打下基础;二是在乔瓦镇、固增乡、李子坪乡、列瓦乡等交通便利且水源丰富的地方发展池塘养殖300亩,主养四大家鱼,形成专业合作社,降低风险;三是借鉴锦屏库区网箱养殖成功经验在水电开展形成的库区和长海子发展200亩左右的网箱养殖,主养四大家鱼,发展一定量的金河鱼半人工养殖,待打开销路后,逐步扩大金河鱼半人工养殖规模。

2、项目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池塘养殖300亩,亩平投入4000元需投入120万元;建立一个水产苗种繁育基地20万元;网箱养殖200亩左右,亩平投入2000元需投入40万元,加强水产技术培训及其它投入20万元。

3、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资金200万元

4、项目投资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提高木里藏区鱼类的种类和产量,解决鱼类消费全部依靠外调的状况,带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水产养殖的发展,2至3年满足自给,4年自给有余,进行外销,5年要使水产发展成为我县的一项重要产业,总产值达到400万元以上,并带动当地的旅游发展,为农牧民增收添砖加瓦。

5、推进措施和建议: ⑴成立机构,明确责任;⑵加大资金支持;⑶充实水产技术力量,加强技术培训;⑷完善苗种体系建设;⑸转换机制,推动发展;⑹成立渔业协会,推动产业发展;⑺实行人工增殖放流、净化库区水质。

6、建设年限:2016年——2020年

(二十五)互联网+农业项目

1、项目建设内容: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应用主导”原则,把发展互联网+农牧业项目作为推动产业联动、促进农牧民增收、丰富城乡消费的重要手段。(1)设立电商产业发展资金配套示范项目;大力发展本地电商,对传统商贸企业、专业合作社实施电商化改造。(2)加强全县电商人才队伍建设,给予专门的经费支持,采取学校课程培训、行业专题培训和现场技能培训等。(3)以牦牛、核桃、花椒、皱皮柑、藏香猪、藏香鸡、中药材、野生菌类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企业战略合作,整合各类流通渠道资源,建立电商产业园。

2、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中央、省、州、县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

3、项目投资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流畅运转,促进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成为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突破、创新的纽带。

4、推进措施和建议:(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规划指导;(2)跨界合作,加强电商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针对农合社和农户的信用贷款服务。(3)整合资源,解决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服务功能。

5、建设年限:2016年——2020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的农牧业发展战略决策,切实加强对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我县农牧业重点项目的管理机制、监督检查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切实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的能力,合理开发利用农牧业资源,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把木里的特色农畜产品做优、做强。

(三)坚持科技兴农

坚持推进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加强对农牧民的基本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农牧民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优质与高产并重,增产与效益统一,实现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四)创新经营管理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比较优势为依托,以效益为核心,优化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特色产业,实施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名特优品牌,提高生产效益,促进产业化发展,为农村和牧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坚持项目带动

以项目为龙头,以点带面,加速推动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项目、资金向西部倾斜的大好历史机遇,以“科技入户工程”为契机,典型示范做给农牧民看,加强服务引导农牧民干,用现场教育农牧民,用典型带动农牧民,用示范推动农牧民,加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技术服务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促进技术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效结合,实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统一。

(六)加大政策扶持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党的各项扶农之策,惠农之举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牧业增产增效。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国家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力争妥善解决农村和牧区出现的各种社会、家庭等矛盾和问题,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维护农村和牧区安定团结的局面,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农牧行政执法力度,加大普法宣传和执法人员知识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千方百计加大对农牧民的支持和保护,切实维护农牧民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木里县农牧“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http://www.3jise.com/article/5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