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经济学理论有哪些?

生产要素理论:

从生产发展的要素组成来说,资本、土地、劳动力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是三大生产要素之一,因而生产要素理论也成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条件是要素配置比例合理。在均衡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在部门间与部门内都存在最优配置比例。因此,经济增长中多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向具有一致性。

土地又是劳动和资本的空间载体,如果调控好土地供应,就能调控好劳动、资本以及资金和各种资源的投入量、投入方向,从而调控好经济运行。对生产要素加以控制,

会对生产或扩大再生产,以及对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配置发生重要影响作用。通过各类土地政策对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进行调配,将能影响到与土地相关的各种产业的发展,因而能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发挥调控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土地所有制为公有制,国家对城市土地有着很强的控制力,这为国家运用生产要素理论制定各类土地政策并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增长理论:

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经济增长对土地需求的依赖程度有逐步减少的趋势,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还很漫长,近年来,虽然农业对耕地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但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与城市经济总量却呈同步增长的趋势,这一事实说明,在快速工业化阶段,建设用地对非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经济增长需要一定的土地资源作为支撑,建设用地扩展必然带来农用土地或生态价值的损失。因此,建设用地扩展是经济需求增加与技术进步条件下农用地释出的共同结果,也是人们对相应的生态损失保持认同的结果。经济增长所能接受的土地代价具有时期性与地区性,它随着技术进步、人们收入与偏好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应根据未来社会对食物、生态的要求,确定社会可接受的土地代价水平,调控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地租理论:

土地具有价格,并经常以地租的形式表示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具有调节生产与交换的积极作用。地租理论的核心是地租的合理分配问题,即通过这种分配来保证平均利润率规律对经济生活产生作用。平均利润率规律对于土地与其他要素的收益分配及土地收益在不同主体间的分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地租理论来看,土地开发实质就是围绕土地开发所获得的地租在不同的主体之间,以利润率平均化为机制所进行的利润分配过程。由于市场主体地位不对等(政府、农民、开发商之间的交易存在非市场性)、土地利用的外部性以及土地在空间上禀赋的不均质性,造成了市场机制不能完全按此规律调节,必须要有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在我国,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地租关系反映着国家与投资者的分配关系。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地租杠杆,有效调节资本在不同的级差土地以及部门和产业间合理流动,从而达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资源依赖理论与产业链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起源于开放的系统理论。该理论指出,企业必须要与它所处的环境进行交换而获取它需要的资源。获取资源的需要就导致了企业与其外部各种组织(实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种外部组织可以是供应商,也可以是政府部门。企业和各种组织,特别是土地资源依赖型企业,由于其对资源的依赖性,导致了对政府,特别是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强烈依赖性,即政府资源供应政策的变化将极大影响到企业和各种组织的发展。也就是说,政府可以通过资源政策的变化来宏观调控并引导企业发展。

供应链理论得以产生并发展流行的深层经济原因是全球范围内的供需矛盾,源于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关系变化。在卖方市场,企业不需要关注社会需求,只需要关注上游供应即可,但在买方市场,企业既要关注上游生产的资源供应,又要关注需求。但无论是哪方市场,企业都不得不关注企业生产源头供应。土地作为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如果要得到发展就需要得到土地资源、打破土地“瓶颈”制约,作为政府也可以通过控制土地供应来影响企业发展。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经济学理论有哪些?:http://www.3jise.com/article/5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