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激昂或优美的舞蹈,情趣十足的音乐快板,悦耳动听的小提琴演奏,让人动容的小品……8月13日上午,苍溪县运山镇双牌村文化广场上,一场专场文艺演出及网络“抢水果”活动吸引着毗邻村镇群众。
举目观望四周,波光潋滟的微堰塘、朱红色亭台、完善的配套设施、掩映在果树中窗明几净的农房,入眼之处,尽现“业兴、家富、村美”之景。
村民文宾可没闲情逸致享受这视觉和听觉之美。
提前电话预约的,参加采摘活动的游客指明订购的,需要给网友邮寄的。一大早,文宾顾不上吃早饭,便带上家人和前来帮忙的亲朋好友去脆红李园摘李子。当天上午,文宾至少要采够500余斤脆红李。直忙到下午两点,一家人才马马虎虎吃了点东西。
“虽苦点热点,但看到一天卖了1000多元,还是挺高兴的。”文宾一边搽额头的汗水,一边介绍说,近年来,村里除了保留传统雪梨外,还大力发展脆红李产业和猕猴桃产业,村民们尝到了脆红李增收甜头。
2000年,经“媒婆”文笃理引荐,脆红李从云南的楚雄“嫁”到了双牌村。“掌门人”文笃理历经过产品滞销困难的心酸:当年,因了解到脆红李具有颜色亮丽、肉脆喂甜、营养成分全、营养价值高、易种易管、市场前景广阔等诸多优点。文笃理引进其产品,先试种了100株。
两年后,试种的100株脆红李陆续挂果,因很多人不了解这一新产品,脆红李没能带给老文预想的收入。
“都以为是当地产的鸡血李。问的人多买的人少。”文笃理介绍说,除了自己吃和送人外,大部分都被烂掉。这样的景况持续到2010年。
村里人劝其放弃,自己也一度迷茫。是继续坚持还是淘汰?经过反复对比其与种植其他水果的优劣势,不服输的文笃理选择了前者。
当年,脆红李成熟时,他将脆红李全部打包邮寄送人,唯一要求就是帮其宣传。2011年,因有了朋友的订单,脆红李卖到4元/千克,看到产业有了转机,他又种了50株。
渐渐地,知晓的人多了,市场被打通了。看到老文尝到了甜头,在外务工的一半村民陆续回家,发展起脆红李等特色水果,数量也从最初的100株发展至全镇近1000亩。种植户多了,贫困户渐渐少了。
“前几天,成都老板前来收购了5吨多,后面的主要以零售为主,最高单价可达16元/千克,6亩多面积可以卖到10多万元。比单种雪梨,收入翻了20倍。” 文笃理说,现在村里的脆红李不愁销路,多数是贵州、重庆和成都等外地客商以保底价前来收购。
如何建管并重,保证脆红李品质?拓宽其销售渠道?该镇顺势而为,多方整合资源,强化产业技术更新,形成了户户有科技明白人、组组有科技示范户、村村有科技宣传队;
同时,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引进移动公司投资500万元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
“前两天网上卖了300多斤,价格比较可观。”文笃理介绍说,村里的脆红李“吃”的是美国的康母复合肥,农药和技术也都严格把控;网上销售也不再是新鲜事,中国移动4G宽带服务站也前来帮助收购。
事实上,在该镇登上“经济舞台”的产业并非只有脆红李。
按照种植发展一批、规范管理一批、提升改良一批发展思路,该镇除了发展脆红李等特色水果1500亩外,还巩固和发展苍溪梨600亩,猕猴桃5000亩。七月梨、八月李,九月猕猴桃,形成了一方唱完戏另一方忙登台的格局。
下一步,该镇还将为脆红李注册商标,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与冷链物流商合作,省去中间商环节,降低运输成本。
春花秋果各季有景。为拓展产业链,该镇还借果积极开展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的建设,以点带面,科学推广,既让示范户实现增收,还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采摘游、农家乐等休闲果业,从而使小水果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互联网+农业"引投资,小水果成就农民致富大梦想:http://www.3jise.com/article/5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