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关于土地供给与需求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土地供给分析:

土地供给包括土地自然供给与土地经济供给。土地的自然供给是—— 指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土地资源总量,是无弹性的。对于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可按土地种类(如平原、山地、丘陵等)、自然区划、行政区划以及用途等进行划分,分别反映不同范围内的供给量。

土地资源的利用,主要是在目前可利用的自然供给总面积范围内安排,然后再考虑对于后备资源的开发。土地资源的可利用状况,主要是由土壤、气候、地势、地质、水、生物、风景等的具体状况所决定的。

土地经济供给仅是指土地自然供给中的人类实际利用部分,是有弹性的、动态的,不同用途的土地其经济供给的弹性是不同的。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关系是:以自然供给量为基础和最大范围,在此范围内发生增减;自然供给是静态的、无弹性的,而经济供给是动态的、有弹性的。而且,不同用途的土地,其经济供给的弹性不同。一般所谈的供给都是指经济供给,不仅包括建设用地供给,还包括农用地供给。

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自然供给:土地自然供给量越多,则经济供给量就相应增多;②技术进步:使原来不能利用或利用不经济的土地投入使用,增加土地经济供给量;③社会需求:引起产品价格变化,导致用地价格支付能力变化,促使土地利用方向改变,影响各类土地经济供给数量;④土地规划:决定土地开发规模和利用方式,从而直接影响各类用地的经济供给。

建设用地供给属于经济供给。建设用地规模扩大集中表现为增量供给与存量挖潜:一方面建设空间范围增大,包括城镇扩展、乡村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非农活动的边界向外扩展,需要将包括农用地、未利用地在内的非建设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存量土地深度开发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利用方式,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在土地绝对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土地产出效益,从而相对增加土地经济供给量。

影响建设用地供给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土地规划区面积、土地闲置率、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状况等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一定时间内,土地经济供给与土地价格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通常地价升高,会引起土地经济供给增加, 相反,地价下降,会引起土地经济供给减少。由于受土地自然供给量和农地管制的影响,建设用地经济供给不会随地价增长而无限制增加,但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调整土地供给在各部门的分配。

土地需求分析:

土地需求是人类为满足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生活消费活动的需求。建设用地需求包括工业、仓储、商业、服务业、住宅、学校、交通、 绿地、市政公用、水利等因建设所引致的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对各种用途土地的需求。建设用地需求包括两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和人口聚集引起土地需求总量的增加;二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引起土地需求的结构变化。在建设用地需求变化中,人口变动、消费水平、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等是主要因素,对这些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是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础。

城市土地需求的机理和因子可以归纳为: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人口和就业的增加,人口的增长带来了对住宅的需求,而城市经济活动的增长带来了对用于各种经济活动(如工业、商业、零售业、办公等)的建筑空间的需求,同时,为支持人的经济活动,还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等)和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绿地和公园等)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关于土地供给与需求分析包括哪些方面?:http://www.3jise.com/article/5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