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为什么商品饲料会越来越无法满足猪厂的需求呢?

在农村,饲料是饲养家畜的理想食物,因为农户可使用不同农作物,搭配出不同效果的饲料,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各种饲料纷纷出现,而在其他饲料走上坡路时,商品饲料在逐渐下滑,那为什么商品饲料会越来越无法满足猪厂的需求呢?综结有下面两点原因:

一、传统的商品化饲料不是按照猪的营养需求设计的,而是按照人的需求或者说市场的需求设计的。还美其名曰:市场调查和产品定位。

一般大型企业4%猪预混料的配销差为2000元左右,如果再加上经销商1000元的利润,就要求配方师设计一款配方成本在3000元左右的4%预混料。至于这款预混料能否满足猪的营养需求?老实说,在饲料原料价格不高时基本可以。但有时饲料原料价格一上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磷酸氢钙等原料),就难以满足猪的营养需求,这也是终端猪场经常发现用哪一家饲料都感觉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二、传统的商品化饲料就是大锅饭,难以满足规模化猪场的个性化需求

作为一家商品化饲料厂,为了生产、管理和营销的便利,往往只设计几款饲料。以猪料为例,一些大型饲料企业明确要求不超过10款料。这10款饲料主要包括教槽料、保育前期料、保育后期料、仔猪料、生长猪料、大猪料、妊娠料、哺乳料和后备母猪料。而这10款料一般都是在全省销售。也就是不管猪场是什么样的品种,什么样的季节,什么样的健康状况,都用同一款饲料。

而作为养殖常识,我们都知道,猪的品种不同,对营养的需求不一样。比如说丹系猪和美系猪的营养需求不同,洋三元和内三元的营养需求不同。丹系母猪一般产仔数多,抗逆性差。为了保证丹系猪的泌乳能力,丹系母猪在营养方面应给予更高的能量、更丰富的氨基酸(尤其是缬氨酸),更充足的维生素,同时应添加维生素C等抗应激的添加剂。而作为美系母猪,产仔数由于没有那么多,抗逆性也要好一些,则不需要那么高的能量、氨基酸和维生素。

同样,洋三元由于生长速度快、料肉比低,但往往抗逆性差,需要给予更高的能量、蛋白,同时应提高其免疫力。而内三元生长速度相对慢一些,料肉比更高,但优点是好养,一般则不需给予那么高的能量和蛋白,为降低饲料成本,应多给纤维类物质。同理,夏季猪的采食量会降低(一般降低10%以上),猪只要想达到同样的生长速度,应将能量、氨基酸和维生素提高10%以上。但大部分饲料企业的饲料如果不出问题的话,配方都是常年不变。原因不是配方师不想根据季节进行调整,而是调整不了。因为一旦调整配方,饲料成本就得提高。

同样在养殖现场出现的情况是,猪群健康情况的好坏,似乎也与饲料无关。按照丹麦猪的国家标准,当猪群健康情况不好时,一般应降低蛋白的用量。推荐粗蛋白的含量降低1%-2%(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查)。动物和人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感冒了,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做妈妈的一般都是给做点稀饭或者面条,这时不会给予大鱼大肉,因为根本吃不下。动物也是一样,当动物身体不舒服时,也应和人一样,多给点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和抗生素,而不是给予那么多难消化的玉米、豆粕。

总之,商品化饲料面对的是很多用户,不能在品种,猪群,季节等方面一一去实现,导致逐步下滑,所以说想要面面俱到那是不可能的!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为什么商品饲料会越来越无法满足猪厂的需求呢?:http://www.3jise.com/article/59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