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业应因山制宜找准产业,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对六盘山区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认为山区要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道路,实现山区农业经济的新突破。
结构不合理难以持续支持山区经济
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西吉县山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生态环境脆弱,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干旱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较多。农作物种植、加工、销售分立,粮、经、饲种植结构不够合理;以种促养、农牧结合不紧密,大量农作物秸秆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调研发现,当地存在以下问题: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水资源匮乏,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发。乡村道路、电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尚未建立。境内虽无重工业污染,但发展较早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因小、散、弱,废水废渣综合利用率低,大部分企业被依法关停,只有7家达标企业正常生产。养殖业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率低。畜禽粪便乱堆、废水废渣乱排、恶臭气体散发等对水体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优质蔬菜和旱作农业成为山区特色近年来,位于六盘山区的西吉县依托优势发展山区经济,着力抓好“五大工程”和肉牛肉羊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广“种、养、加、销”立体循环技术和新型种养模式,推进了山区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
依水兴业,发展优质蔬菜产业。组织实施“葫芦河百公里优质蔬菜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推进河谷川道及库井区发展设施蔬菜和露地冷凉蔬菜种植业,奠定了长远发展基础。不仅在短时间内冲破了干部群众传统思维定式,而且依靠新品种新技术、新营销外向型,使广大农户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益。通过覆膜保墒,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整乡整村推进春秋覆膜保墒、集水补灌旱作节水技术,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同时,通过以循环农业园区试点为抓手,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立体复式开发。
要促进粮经饲协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针对山区农业发展的困难,调研组专家建议:
要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建设专用薯、富硒马铃薯生产基地,加快马铃薯新型主食产品及饮料、酒等营养保健食品开发。加大良种繁育、基础母畜扩群增量和饲草料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养殖圈舍建设,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组装配套优良品种、优新技术、高产栽培模式,提升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种植水平。坚持调整结构、优化品质、提高单产,促进粮经饲协调发展和循环利用。
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大力发展马铃薯、清真牛羊肉、蔬菜、小杂粮等精深加工业,向种养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农产品加工集群;坚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相结合,加大贮藏预冷设施建设,开展农产品分级、储藏、保鲜等初加工;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实施沃土净土工程,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组织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先进技术集成应用;推进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永久性蔬菜基地、畜禽示范场建设;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实现马铃薯、玉米及畜草生产全程机械化。
构建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经营体系,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县乡农业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统防统治、深松深翻、秸秆还田、统一供种等服务;加大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借助丝绸之路建设和中阿博览会窗口,保护和运用好“西吉马铃薯”“西吉芹菜”两个中国驰名商标,打造六盘山清真牛羊肉、小杂粮、胡麻油、黑山羊、珍珠鸡、三粉等特色品牌。
我们这样一个多山国家,山区占国土面积近70%,山区人口占全国的1/3。然而,山区常与贫困相伴,农业基础差、农民增收慢,国家级贫困县中有80%位于山区。山区发展潜力在山,这是大山百姓脱贫的希望所在。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山区农业应加快与二三产业的融合 实现经济新突破:http://www.3jise.com/article/6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