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土地利用分类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土地利用分类有什么意义?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土地利用分类是为完成土地资源调查或进行统一的科学土地管理,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式等,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体系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别。

土地利用对应于地区的社会-经济描述(功能层面):区域作为住宅、工业或商业用途,农业或林业,娱乐或保存用途等。也可能与土地覆盖相关,以此来推断土地利用或逆推。但情况往往更复杂,联系也不是那么明显。与土地覆盖相反,土地利用是难以'观测'的。例如,往往难以决定,草原否是被用于农业用途。区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和他们的定义已普遍影响到分类系统、数据采集和信息系统的发展。分类提供土地覆盖以及土地利用中涉及的人类活动类型等信息。它也可能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潜在的土地利用多样性。

土地利用分类意义:

它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确定土地利用统计体系和土地利用图制图单元的基础和依据。科学地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调查研究与制图的质量,也有利于因地制宜、合理地组织土地利用和布局生产。莅土地利用分类中,既要突出利用程度上的差别和加强利用的可能性,又必需考虑一定层次等级的系统性。首先根据已利用、未利用和难于利用分出第一层。在已利用土地中,根据国民经济各主要部门划分出第二层。即包括农业、牧业、林业、渔业、工矿、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类生产建设用地。每一部门用地中根据利用方式和利用方向等分出第三层。如耕地可按水利条件、地形条件再细分,甚至还可根据耕作制度与作物组合分出第四层。如此由大到小,由粗到细,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等级的系统性。通常可根据土地利用调查与制图目的要求及制图比例尺的不同,相应选择精细程度不同的分类层次等级体系,采用不同底色、线条、符号和注记相结合的方法,在土地利用图上表达出来。如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编制的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制定了较为详细的三级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第一级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构成划分出10个类型,第二级主要根据土地经营方式划分出42个类型,第三级主要根据农作物熟制或农作物组合、林种、草场类型等划分出35个类型。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利用分类是什么?有什么意义?:http://www.3jise.com/article/6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