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规划的逐步发展,农业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受早期经济能力和技术的限制,使得灌溉基础上不够完善,为此,水利部为水利工程制定了政策,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
我国农业水价政策概况
农业水价是水作为一种商品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用水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交易价格。目前农业水价主要是供水成本和费用,不含利润和税金。
我国农业水价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偿供水阶段,即农业用水价格为零。
第二阶段是农业水价低标准收费阶段,但是农业水价仍然远远低于用水成本。
第三个阶段是部分成本收费阶段,2003年颁发、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法》标志着我国农业水价改革进入了快车道。
2008年开始,我国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3年,水利部协调财政部加大支持力度,在全国27个省55个县深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2015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对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做出部署。
农业水价模式概述
综合来讲,水资源定价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基于供水成本定价。分别测算原水供应活动、自来水生产供应活动、污水处理活动、以及调水等涉水活动中的为了水的生产供应发生的各种投入,形成各类供水行业的生产价格。
2、基于农民承受能力定价。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企业生产水平、水资源可利用量等条件,确定各类用户对水价的可接受范围。
3、基于市场均衡关系定价。基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部门的投入产出关系、居民用户的用水价格弹性等因素构建虚拟的市场体系,对非市场化条件下的水资源价格进行评价,分析一定条件下的水资源市场均衡价格。
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水资源赋存条件也不一样,因此各国实行的水价制度和所采取的水价形成机制也不相同。美国对于农业灌溉用水则采用“服务成本+用户承受能力”定价模式。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国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灌溉用水量很大,其水价确定通常采用用水户承受能力定价模式。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我国农业水价政策及水价模式分析:http://www.3jise.com/article/6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