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湖北省潜江市召开全国稻田综合种养现场观摩交流会,来自17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名相关代表参会,总结交流各地种养结合的好模式、好典型,为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提供技术支撑。
稻田综合种养历史悠久。近年来,各地突破传统方式,通过项目扶持、示范带动、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大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力度,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模式不断创新,技术标准不断建立,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国稻田综合种养应用面积突破1000万亩,2016年达到1200万亩。其中,“稻虾共作”“稻鳖共作”等种养模式,亩均纯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最高超过万元,比单一种稻纯利润高3倍,甚至10倍以上,实现了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促进了稻、渔、田的绿色、高效、生态发展。
附:“稻虾共作”“稻鳖共作”等种养模式的介绍
一:稻虾共作
“稻虾共作”模式是指在水稻田里通过一定的田间工程改造,合理套养一定数量的小龙虾,发挥小龙虾除草和排泄物增肥等功效,实行水稻小龙虾共生,实现“田面种稻,水体饲养小龙虾,虾粪肥田,稻虾共生”的效果,是一种把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每亩可产优质稻谷350-400公斤,龙虾50-60公斤,扣除生产成本每亩纯收益较常规稻作提高1500-2000元,该技术在大丰区斗龙港村有示范应用。
技术要点
1、稻虾共作应选择进排水方便,水源符合农业用水和淡水养殖用水标准。
2、一般在当年水稻收割后的9月底或10月上旬-次年6月上旬养殖小龙虾;5-6月上旬专田育秧,6月中旬-9月底种植水稻,以水稻种植为主;5-6月上旬用地笼捕捞小龙虾,留下部分规格较大的小龙虾苗种与水稻共作,作为后备亲虾培育。
3、选择生育期150天左右的茎秆粗壮矮化水稻品种。
二:稻鳖共作
“稻鳖共作”是通过水稻与鳖的种养结合,中华鳖能摄食水稻病虫害,水稻又能将鳖的残饵及排泄物作为肥料吸收,不仅使得水稻的病虫害明显减少,提高了水稻产量,还改良了养殖环境,产出高品质的商品鳖,起到了养鳖稳粮增收的作用,这是一种动植物共生的人工生态系统。
技术要点:
1、种稻鳖池的每口池面积要在10亩以上,池底泥土保持稻田原样,只平整不挖深。四周挖深30厘米,浇灌混凝土防漏防逃。
2.以不破坏耕作层为前提,在稻田四周加固、夯实田埂,田埂截面近直角,并在内侧用水泥浇筑。
3.水稻一般选用单季稻为好。
4.中华鳖放养时间茬口选择在水稻种植之前或之后。
5.一般水稻亲鳖种养模式亩放养数在200只左右,放养规格每只为0.4千克~0.5千克。水稻商品鳖种养模式亩放养数在600只左右,放养规格每只为0.2千克~0.4千克。
>>如有西秀区农村产权交易问题,请咨询西秀区农村产权交易。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湖北省召开全国稻田综合种养交流会,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http://www.3jise.com/article/6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