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十堰市魔芋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魔芋的用途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的泛称,主要产于东半球热带、亚热带,中国为原产地之一,四川、湖北、云南、贵州、陕西、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山区均有分布。魔芋种类很多,据统计全世界有260多个品种,中国有记载的为19种,其中8种为中国特有。

魔芋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种历史了,主要生产在海拔250米-2500米的山间。魔芋含有十六种氨基酸,十种矿物微量元素和丰富的食物纤维,对防治糖尿病、高血压有特效,另外还可以防治肠胃消化系统的多种常见慢性疾病,是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保健食品之一。

魔芋是自然界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经济作物,含量达60%以上,葡甘聚糖具有水溶性、可食性、驻香性、皮膜性等46种特殊的性质,因此在食品、化工、医药等方面被广泛使用。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两大魔芋主产国,虽然日本的魔芋是从中国传去的,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高度重视魔芋的科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是国际上研究利用魔芋水平最高的国家,魔芋已经成为一项朝阳产业。

二、我市魔芋生产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

十堰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更适合魔芋的生长,现已成为湖北魔芋板块的核心种植区、全国魔芋优势种植区之一。多年来,十堰市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区域规划,稳步推进魔芋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1.魔芋基地形成了一定规模。到2015年,全市魔芋种植面积达到11.57万亩,四县一市三区都种植魔芋,有魔芋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20个。仅竹溪县有魔芋种植面积8.2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70%以上,1999年竹溪县获得“中国魔芋之乡”称号。

2.魔芋产品加工有了一定基础。全市现有魔芋规模加工企业12家,具有年生产5900吨魔芋精粉的能力,能够生产魔芋面条8800吨,魔芋粉条300吨,魔芋胶45000吨,魔芋腐乳500吨以及魔芋休闲食品3000吨。竹溪县治铮魔芋科技公司已建成现代化加工车间2.2万平方米,开发魔芋系列产品50多个。房县九方魔芋科技公司年加工魔芋精粉1000吨以上,产值过亿元。

3.科技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十堰市很早就有种植魔芋和食用魔芋食品的传统,并积累总结出了间作套种、病害防治、丰产栽培等方面经验和技术,发展探索总结出了“魔-粮”、“魔-林”、“魔-姜”、“魔-菜”高效间作套种及路边、地边、房边(庭院)、扒边等“边角地”种植模式,较好地克服了魔芋病害的发生,为规模种植提供了重要保障。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及魔芋科研机构的联系合作,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在品牌培植上取得突破。加强本地花魔芋品种推广,引进试验云南、广西优良品种,提高魔芋抗病能力。

4.组织体系建设日渐成熟。各地把魔芋产业发展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来抓,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竹溪、房县还成立了“魔芋科学研究所”,全市现有魔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2家,吸纳种植魔芋农户达2500户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1.政策不够配套。魔芋产业在农业产业化中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也没有政策支持措施,同时也缺乏行政推动和科技支撑。

2.基地规模碎片化。各县市区虽然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但规模基地较少,大部分都是农户零散种植,如郧西县魔芋种植面积有1980亩,除土门镇茅坪村250亩是集中种植外,其他全是零散种植。因此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制约产业的发展。

3.种子繁育能力不足。一是魔芋种源严重短缺。魔芋繁殖系数低,主要依靠自身根状茎繁殖,加上没有配套的种子繁育基地且种芋价格较高,致使种源短缺。二是种子本土化程度不高。外地品种不适应本地气候加之可能携带未知病源,因此不一定适合在本地种植,而本地种子由于繁殖代数过高致使种子退化,从而影响魔芋的产量及品质。

4.加工产品品牌不优。一是精深加工不够,除竹溪、房县、茅箭、张湾有魔芋产品加工企业外,其他县市区均无加工企业,且魔芋深加工程度不高,附加值和利润也较低。二是加工企业产品单一,如张湾花仙子魔芋制品有限公司目前只生产魔芋胶。

5.产品营销渠道不畅。存在“小打小闹”的销售格局,缺乏品牌战略,没有建立较好的信息平台和营销体系。

三、“十三五”魔芋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十堰市“十三五”蔬菜产业建设实施方案》的总要求,立足资源禀赋,树立“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大力实施蔬菜百亿工程,全面推动魔芋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生产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原则,科学制定魔芋基地发展规划。确定竹溪、房县、竹山为重点发展区域,郧阳区、郧西、丹江口市等地为适宜发展区域。力争到2020年,魔芋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达30万吨,产值达9.5亿元。全市种芋繁殖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基本实现良种供应充足、质量可靠。

2.加工目标。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为龙头企业发展建立绿色通道,打造一批产业主导性突出,带动能力强,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实行龙头带动,发展订单农业,逐步推进和完善魔芋产业化经营。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魔芋企业达到20家以上,产值达到15亿元。实施魔芋品牌战略,拓展魔芋产品加工精深度,推动产业链条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围绕魔芋膳食纤维保健品、魔芋系列饮品、魔芋仿生食品、魔芋环保型涂料、魔芋可溶可食薄膜等方面展开。

3.流通目标。在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地设立特定区域销售魔芋产品,同时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形成从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工企业到农贸市场、超市等终端销售网点的现代化的魔芋流通网络。

(三)建设的主要内容

1.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以竹溪县、房县、竹山县等优势区域为主,建设3万亩魔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其中竹溪县1.5万亩,房县1万亩,竹山县0.5万亩。建设重点乡镇:竹溪县蒋家堰镇、天宝乡、泉溪镇;房县城关镇、化龙堰镇;竹山县柳林乡、官渡镇。

2.突破发展加工企业。以竹溪县治铮魔芋、顺溪食品有限公司,房县九方魔芋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为基础,积极发展中小加工企业,重点打造省、市级龙头企业。争取“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魔芋加工企业达到20家,产值达15亿元以上。

3.大力发展魔芋流通业。紧紧围绕“造特色,创品牌、提身价、抢市场”的理念,以竹溪县为中心形成全国最大的魔芋集散地,统筹推进鲜魔芋市场和魔芋加工产品市场建设,加大产品市场营销力度,同时鼓励龙头企业与超市、食品零售连锁机构(良品铺子、优味多等)合作形成定向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魔芋产业建设的组织领导,结合当前实际,把魔芋作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支柱项目。各地蔬菜生产管理部门要加大魔芋生产工作力度,建立魔芋生产考核体系,把魔芋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推进魔芋三产融合。一是培植基地,各地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实行规模基地与零散种植结合,大力发展魔芋专业乡镇、专业村,推行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企业规模种植,实行基地+农户+合作社模式,提高辐射带动效益。二是突破性发展加工企业。依托魔芋龙头企业,走品牌之路,建立基地与企业联姻机制,实行订单生产,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精深加工,增值增效。三是培育品牌。依托科技院校的技术成果,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整合资源,实行品牌战略,克服各自为政的状态。四是培育流通市场。把竹溪县建成全国最大的魔芋集散地,在抓好鲜芋批发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加工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充分利用物流、电商、互联网+发展现代物流业。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助推魔芋产业良性快速发展。

3.完善政策扶持。各地要加大魔芋产业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将魔芋种植纳入农业补贴范畴,整合相关项目资金。要抓住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机遇,狠抓魔芋产业发展,大力支持魔芋重点乡镇、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魔芋生产专业技术人才。

4.强化科技支撑。开展魔芋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交流合作,集中解决良种繁育、病虫防治、栽培模式等重大技术难题。加快建立魔芋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依托重点乡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加强魔芋生产与市场信息服务,提高科技服务质量与水平。积极支持魔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加强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开发新产品。要充分发挥市魔芋服务专家团队的作用,建立定期会商制度,搭建魔芋生产、加工业主与专家团队互动平台,更好发挥服务作用。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相应优惠政策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外出务工能人回乡,通过土地流转建立魔芋示范基地,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合同种植、订单收购,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十堰市魔芋产业发展实施方案:http://www.3jise.com/article/6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