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农民为什么对土地流转不积极?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的涌动,很多人开始南下下海经商,整个社会变得空前有活力,岗位也急剧增加。除了少量的农民进城外,还有部分农民加入到了乡镇企业,因此,部分人不再靠农业生存,同时,也出现了很轻微的土地流转,这是少数人的一种自愿行为。到了90年代中期,由于农民负担日益加重(国家是要收公粮的),以及天灾、技术等各方面原因,不少农民种地亏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出现了用工荒的局面。虽说政府不用征收任何税点,也不用缴纳撂荒费,但是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逐年地加剧和农产品市场的低迷和动荡,这让种植者很苦恼,甚至放弃土地的耕种。

撂荒伴随着土地流转的出现,按理来说,土地流转这是一件好事,至少在农业耕种模式上是有进步的,但有些人为什么宁愿撂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呢?可能有以下两点原因吧!

土地流转周期长

土地流转一般情况下需要签数十年光景,而流转的费用也是按当下的行情来支付给农民的。在这流转的十几年里,人民币可能会贬值,租地费用也许会上涨,农民也会考虑到这些现实的问题。

因此很多农民会这样想,“把土流转给农场还不如自己就这样种着,市场好了就多收点,不好了,就贱卖,土地握在手里还是很安全的”。

对于生存缺少安全感

靠天吃饭是农民生存的常态,没有呼风唤雨的能力,长期地被忽视,生存上没有任何的保障,将土地握在手里也是心理上没有安全感的体现,一种自保的行为。

也许,他们的心底里,土地是在他们没有劳动力的时候可依靠的救命稻草。当年老的农民工不能为城市创造价值的时候,回到家乡,他们至少还有几亩土地,只要有土地就能够存活,所以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宁愿粗放经营甚至撂荒,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农民为什么对土地流转不积极?:http://www.3jise.com/article/6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