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1亩地给1万元,你是否愿意放弃承包地?

1亩地给1万元,你是否愿意放弃承包地?粮食价格走势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和生计造成了重大影响,为此很多农户都有放弃种地的念头,比如重庆市梁平县,目前就正在低调试点有偿退还承包地,并受到一部分农民的欢迎。

那么问题就来了,你愿意放弃承包地吗?给多少钱,你才愿意放弃?

一、哪些人会愿意放弃承包地

1.进城务工并有望落户的农民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大量农民及其子女外出打工,收入来源早已多元化。他们长期在外务工,一年或者几年才回一次老家,有的甚至有了自己的生意,在城市里买了房子。这一部分人,算是在城市里扎了根,让他们回农村种地已经不现实。这时候如果允许有偿退还承包地,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会愿意的。

2.不愿也不会种地的“农二代”

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农村也有了很多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宠爱有加,使他们远离农活,丧失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然而,这些“农二代”总会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考上大学,他们来到光怪陆离的大城市,体验到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在城市里,不管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收入都要比种田高,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渴望留在城市,成为“城里人”。至于老家的承包地,则如同鸡肋一般,有没有都无所谓了。

3.跃出农门的大学生

近些年高校扩招,考大学越来越容易。接受完高等教育后,绝大部分的农村娃还是愿意留在城市发展,毕竟,城市里的资源是农村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虽然房价高企,仍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人涌入。这些跃出农门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城市落脚扎根,结婚生子,可能还要把父母接到身边。老家的承包地无人照料,大多会流转给别人耕种,但有偿退出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4.上了年纪的老人

目前全国农村流转的土地只有三成左右,大多仍是一家一户在经营。留在农村种地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农村老人的身体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繁重的农活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一边是干不动的农活,一边是走入城市的子女,那么这一部分农村老人也有可能愿意放弃自己的承包地。

二、试点有偿退地的意义

1.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

愿意放弃承包地的人,一般都是因为土地产出的收益不能令人满意,而且他们也有了更加可靠的收入来源。作为生存保障的承包地,其“保命”意义大为减弱。

从发达国家来看,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而在现阶段,我们国家想要流转土地搞规模经营的人,因为租约等问题往往心存疑虑,不敢大力投入,一旦“租”变成了“买”,这种疑虑就可打消。因此,有偿退地以后,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

2.有利于城镇化的推进

就在这个月,北京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至此,全国有30个省(市、区)普遍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取消农业户口,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在为推进城镇化铺平道路。

退地以后的农民,势必要到城市里去谋生活,长期在城市里工作、定居,他们的身份也会由农民变为市民。

在未来,我们国家也会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将成为一种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不会再低人一等,而是有着不错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

三、退出承包地能得到多少补偿

根据《中国青年报》昨天发布的报道,在有偿退地的试点重庆市梁平县礼让镇川西村,61岁的村民蒲昌友家有8.1亩田地,退出后得到的一次性补偿是8万元。也就是说,当地1亩地的补偿是1万元左右。

资料显示,我们国家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是1.5亩,户均土地经营规模是9亩左右。如果按照重庆梁平的补偿水平,退出承包地以后,人均得到的补偿是1.5万元,户均补偿是9万元左右。按中部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县城商品房均价3000元(这个数据并不准确,仅供参考)计算,100平方的房子总价30万,退地补偿不足房价的三分之一,也就差不多够个首付。想要靠退地补偿在城市定居,显然是不够的。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国家的政策导向很明显:土地要集中,一部分农民要市民化。

在此过程中,很多人将要面临继续留在农村当职业农民,还是进城当市民的选择。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1亩地给1万元,你是否愿意放弃承包地?:http://www.3jise.com/article/6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