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以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促增收为目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鼓励农户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度规模流转,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五个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县新增土地流转2.71万亩,累计流转面积13.62万亩。
以土地流转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取得新突破。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培育了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提升了农村土地的规模效益,而且加快了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规模经营综合效益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1个、家庭农场129个。向1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颁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17本,协调金融部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发放4笔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2600万元,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贷款贵“瓶颈”。
以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取得新突破。通过土地流转,一大批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参与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基地”的模式,与农民签订流转合同,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184元增长到11140元,年均增长17.3%。
以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新突破。通过土地流转,打破了一家一户“封闭式”的经营模式,土地逐步转向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使许多农民外出务工,转向二、三产业,优化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劳务输出促进了农民增收。2015年全县就地转移二、三产业和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总数达17.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9.7%,劳务收入18.6亿元,人均工资性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
以土地流转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取得新突破。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进一步调动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2015年,全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48%,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7%,信息化覆盖率达62%;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1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9%,农产品商品率达65%。
以土地流转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取得新突破。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将流转来的土地作为“生产第一车间”,按照绿色食品的发展要求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实行标准化种植,将产品及时推向市场,促进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今年1-9月,全县检测蔬菜(农药残留)1636个,平均合格率达98.8%;加强动物卫生执法监督,不合格产品,全部通过无害化处理,开展动物检疫(生猪屠宰检疫)357786头,合格率99.86%;组织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12万亩、生猪10万头。截至9月,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20个,地理标志产品一个100万头(滇陆猪)。其中蔬菜、水果无公害认证面积6495亩,畜产品12万头(羽)。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 实现“五个新突破”:http://www.3jise.com/article/63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