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宜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哪些实质性进展?

9月29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发布,提出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不动产权属调处等制度进行积极探索,适时开展立法研究工作,推动土地管理法修改及其配套法规立法工作,并完成农村承包经营地、宅基地、农房、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

从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上述农村“三块地”改革已于2015年在包括宜城市在内的15个县市区开启试点。如今距2017年试点结束期时间已过半,宜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哪些实质性进展?

3862本不动产权证下发,农民吃上“定心丸”

宜城市共有227个行政村(社区),38万农村人口,10.66万户,11.24万宗宅基地。9月29日,宜城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何海燕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宅基地外业测量、内业建库已经全部完成,农房测量完成20%,已发放不动产权证书3862本,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发证工作,做到“能发则发、应发尽发”。

宅基地是农民最值钱的东西之一。由于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许多农民而言,在宅基地上盖起的农房便成了一份死资产,多年来一直冰冻沉睡着,无法自由流转或者抵押贷款。

如何把死资产变成活资本?宜城的做法是:一户一宅,将完整产权还给农民。“有了证,就有了法律保障,心里踏实多了。”宜城市流水镇刘台村七组农民文化全今年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凭借这本权证,可以去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解决扩大承包面积搞现代农业的资金问题。

抵押贷款400多万,农宅动了,资金活了

“农民增收、集体壮大、耕地增加。宅基地制度改革收到一石三鸟的功效。”宜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国峰认为。

据介绍,该市先后出台了农村宅基地管理、有偿使用、自愿有偿退出、农房抵押贷款等9项配套试行制度,为宅基地改革进行顶层设计。今年7月,该市首批6户农民从银行贷的61万元已发放到位。

流水镇黄冲村村民肖龙是其中的一位。是月,他用《不动产权证书》抵押贷款8万元,解决了购买挖掘机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如今过去仅两个月已赚进2万元。

丁国峰透露,近期,该市又采取现场集中办公的方式,为几十户农民发放贷款400万元,用于秋收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发展后劲,还有1000多户农民有贷款需求。

方案接地气,试点村八成农户交了有偿使用费

收一组宅基地款4879元,收二组宅基地款18525元……

在黄冲村村部的小黑板上,记者看到,每个组的宅基地款收取数目都清楚列在上面。

黄冲村支书王朝富说,黄冲村有600多户宅基地超标,共收取村民有偿使用费19.5万元,占应收户数的98%。“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已将其中7万元收入用于村庄路灯建设。”

流水镇刘台村二组村民李成林,曾因新址建房而形成“一户两宅”。去年宅基地有偿使用实施后,李成林选择退出300多平方米的老屋的宅基地,获得7700元补偿。

统计显示,宜城市一户一宅9.27万户,一户多宅8700万户,超占面积8.63万户。该市按“多予少取”的原则,采取“分段+调节”有偿使用办法,合理确定宅基地有偿使用标准,得到试点群众的认可。目前,8个试点村已确定了不同有偿使用标准,有偿使用费收取完成80%,总计127万元,非试点村有偿使用正在有序推进。

丁国峰介绍,宜城农村共有闲置宅基地、一户多宅占用地及村内闲置地约8万亩,占农村居民用地总面积的50%。通过统筹整治,村民宅基地退出后将复垦成耕地,全市可望新增耕地5万亩以上。

群众“点菜”搞改革

上面有改革政策,下面必须把实情对接好。宜城市先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反复征求意见,怎么改,怎么干,农民自己说了算,方案小修改20多次,大修改5次,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宜城市组织500名干部深入每家每户,摸清农民思想,收集1000多条意见,上报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将1000多条意见归纳整理成103条措施,再次征求农民意见,反复沟通。相关部门开了43次会,最终制定了《宜城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一次性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复。

通过有偿使用的倒逼机制,该市8个试点村目前共有112户农民自愿选择退出宅基地,总面积达258.2亩,村委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资金来源于宅基地有偿使用收益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奖补。

这样的改革,找准了结合点,上下贯通,上下满意。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宜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哪些实质性进展?:http://www.3jise.com/article/6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