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玉米地除了可以套种外,还可以用来养鸡。有些玉米种植户在地里养鸡,卖鸡的纯收入有超过2万的。那么具体养鸡技术有哪些呢?据中国农科院的资料介绍,在玉米长到7~9片叶时放进地里。由于大田环境好,通风透光,幼鸡的成活率高,小鸡基本不得病。(鸡,从奚从隹。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只需按期给鸡更换饮水,基本上不占用太多时间,省工省力。另外,放养鸡的玉米地不需打药除虫,幼鸡食用田间的害虫和杂草,既减少了打药的开支,又不污染粮食,还节约了喂养饲料,降低了成本,可谓一举三得。
一亩玉米地可放养350只左右,鸡在生育期可产鸡粪7方多,形成了增收节支、肥田增收的良性循环。
三个月后,小公鸡可长到1.3公斤左右。由于小鸡是在自然环境中长大,鸡肉味道纯正,供不应求,卖价自然也高。
玉米地里养鸡,每只鸡只需投资6元左右,出栏后每只鸡能卖十五元以上,经济效益比家养可提高一倍多。
玉米地养鸡成功案例:
贾正国在玉米地里养起了芦花鸡,收获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在放养基地看到,5000多只芦花鸡全部散养在50多亩玉米地里。由于是散养,省了不少事,一个人就能忙过来。
贾正国开始试着在玉米地里放养芦花鸡。他在玉米地中间建起了鸡舍,并在四周拉上2.2米高的丝网,以防鸡群外逃。在玉米长到1.2米以上时,放进50-60日龄的芦花鸡,由于田间环境好,通风透光,芦花鸡的成活率高,不易得病。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只需按时给鸡更换饮水,基本上不占用太多时间,省工又省力。
另外,因芦花鸡野性十足,觅食能力强,田间的害虫和杂草等成了芦花鸡的美食,这样一来玉米地不需打药、除虫、除草,粮食没有污染,二来减少了打药的开支,三来节约了饲料,降低了成本,可谓一举多得。而且,鸡粪可以肥田,一亩地还能省200多元的化肥钱。
散养的鸡肉质好、营养高,再加上芦花鸡的优良品质,价格是普通肉鸡的四倍多。
据了解,每亩玉米地可放养100-300只左右,鸡在生长期间可产鸡粪便1000斤,仅芦花鸡养殖一项就使农田实现每亩年增收一万多元。每二到三亩就增加二到三万元不整。
玉米地养鸡成功案例二:
如何使养鸡业走出低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招远市夏甸镇河西庄子村村民刘玉志在玉米地散养肉鸡的做法给人以启迪。 去年,刘玉志开始试着在玉米地里放养小公鸡,他在玉米地头建起了简易鸡舍,并在玉米地四周拉上一米多高的丝网,以防鸡群外逃 。
在大田玉米长到7—9片叶时放进地里。由于大田环境好,通风透光,幼鸡的成活率高,小鸡基本不得病。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只需按 期给鸡更换饮水,基本上不占用太多时间,省工省力。另外,放养鸡 的玉米地不需打药除虫,幼鸡食用田间的害虫和杂草,既减少了打药的开支,又不污染粮食,还节约了喂养饲料,降低了成本,可谓一举三得。
一亩玉米地可放养700只左右,鸡在生育期可产鸡粪7方多 ,形成了增收节支、肥田增收的良性循环。农历八月十五日前后,小公鸡可长到1.3公斤左右。由于小鸡是在自然环境中长大,鸡肉味道纯正,供不应求,卖价自然也高。 玉米地里养鸡,每只鸡只需投资6元左右,出栏后每只鸡能卖十五元以上,经济效益比家养可提高一倍多。
附一:鸡的生物特性:
1.体温,在40.9度与41.9度之间,平均体温是41.5度。雏鸡,但养殖时,雏鸡舍温要求高,一般在三十四五度。
2.心跳,160到170次每分钟,就日龄而言,雏鸡高于成鸡。就性别而言,母鸡高于公鸡。
3.产蛋,一只母鸡年平均产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雏率70%以上。
4.其它,料肉比,一般在1.50~2.00:1;料蛋比,一般在2.0-2.5:1.0
5.鸡的一般最长存活13年(饲养环境)
6.蛋鸡:一般在110天左右开产(工厂化养殖),到72周淘汰、淘汰时体重为2千克左右。
附二:公母鉴别
公鸡:眼圆,采食快
母鸡:头小,眼椭圆,开食迟,采食慢同一般鸡,20.5天出的公鸡多,21天后出的母鸡多
采食高峰:自然光照下,采食高峰在日出后2-3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产蛋高峰:
光照开始后2-5小时
附三:公鸡打鸣
公鸡打鸣是一种“主权宣告”,一方面提醒家庭成员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警告临近的公鸡不要打它家眷的主意。公鸡在白天大概每小时打鸣一次,只不过早上那第一声鸡叫划破了黎明的宁静,临近的公鸡接力下去,让人印象深刻。一般情况下,夜里鸡都在睡觉。鸡的大脑里有个“松果体”。松果体可以分泌一种称为褪黑素的物质。如果有光射入眼睛,褪黑素的分泌便被抑制。褪黑素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也直接控制鸟类的歌唱。晨光乍现,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雄鸡便不由自主的“司晨”;一年之中,当白昼渐渐变长,鸟儿体内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它们便开始“叫春”。公园里提着鸟笼的大爷也知晓这个道理,平常鸟笼都被厚厚的布罩盖着,一旦摘下布罩,光线惊醒了鸟儿的“鸣叫中枢”,歌咏会便开始了。
古代,公鸡可以安享黑暗静谧的夜晚。有时遇到满月,月光偶尔也会刺激太过敏感的公鸡“起夜”。
现代社会,人工照明的普及早已消弭了昼夜的区别。不但人类深受“人工白昼”带来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引发的种种健康问题,跟着人混的其他动物也跟着遭殃。都是路灯惹的祸,根据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RSPB)报道,英国国鸟--俗称“知更鸟”的欧亚鸲在很多地方彻夜鸣叫。(完)猜你喜欢看:农村玉米地套种黄豆、香菇、红薯、辣椒、小甘露技术!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农村玉米地养鸡收入超2万?具体养鸡技术有哪些?:http://www.3jise.com/article/6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