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特色风景及美食推荐

一、公园简介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新疆奇台县北部,东经89°40′-90°25′,北纬44°35′-44°58′,园区总面积约492平方千米,主要地质遗迹面积50平方千米。

区内的两种主要地质遗迹类型——硅化木和恐龙化石都具有世界意义:奇台硅化木园的硅化木群是亚洲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硅化木森林,遗存规模位仅次于美国亚里桑纳州化石森林公园居世界第二;奇台恐龙沟已出土6具完整的恐龙骨架,其中1987年出土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是目前已发现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恐龙化石。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及周边大量的地理、人文景观,使这里成为地质考察、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对研究新疆侏罗纪地史、古生物、古气候等演变是十分难得的地质遗迹资源,对全国和新疆区域重点能源矿产石油和煤炭具有较强的指导教学科普意义。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于2004年8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获得国家地质公园称号,于2008年9月20日正式开园,2011年6月取得国家第二批科普基地的称号。

二、景区地址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境内,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

三、主要景点

包括硅化木景区、恐龙沟景区、魔鬼城雅丹景区和石钱滩景区。

四、公园风景

在公园内的戈壁荒漠中,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砂岩、泥岩层历经风霜,形成了奇幻多彩的魔鬼城--雅丹地貌。其中核心景观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集中了风蚀城堡、风蚀蘑菇、风蚀残丘、风蚀柱,以及类似各种动物的象形地貌造型,被称为“瀚海动物园”。

由于侏罗系的煤层曾发生大面积自燃,部分岩石烧变后形成鲜艳的红色,各型各色的岩石在朝晖夕阴和风啸沙鸣之中,更显出大漠的瑰丽与神秘。

区内还是极其重要的荒漠物种保存地和生态功能区,植被以白梭梭、沙拐枣、红柳等灌木,以及猪毛菜、碱蓬等草本植物为主,野生动物以有蹄类最为重要。

1982年国家在这里建立了“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对象主要是蒙古野马(又名“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高鼻羚羊、盘羊、马鹿、野山羊等及其生存环境。保护区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有蹄尖动物以鹅喉羚最多,数量近万只。19世纪被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发现并命名的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已不存在,1985年以来陆续从国外引进野马后裔,并在保护区内建立了全国唯一的野马繁殖中心,将逐步使蒙古野马重返大自然。

公园所在的奇台县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必经之地,现存有众多的古遗址和古建筑。

五、风味小吃

1、抓饭

维吾尔语叫polu,以前确实是手抓着吃的,不过现在是用勺。伊犁产的旱稻,加上新疆优良的胡萝卜洋葱(皮牙子)和羊肉,这是一锅香喷喷的抓饭所必备的。我在内地也做过,不过味道确实也不行,第一,羊肉不好,有时只有山羊肉。第二,米不行,不过用东北大米是可以的。第三,胡萝卜味不行,大新疆的胡萝卜是甜的!味道很浓郁,但内地很难找到味道这么浓的胡萝卜。当然,做抓饭也可以用鸡肉哦,不过大肉还是算了。。。如果喜欢,你还可以在里面加葡萄干巴旦木等坚果,南疆的朋友还喜欢在上面盖一个无花果,真的太香甜了!对了,吃抓饭一定要配皮辣红!(东北人叫老虎菜?)还有砖茶!

2、米肠子面肺子

米肠子和面肺子是用羊下水做的一道名馔,深受维吾尔、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欢迎。其做法是:将羊肺子和羊大肠洗净,将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呈糊状加油和盐,灌入面肺内,然后扎紧气管,放入水中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米肠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肠油、加胡椒粉、孜然粉、精盐拌入大米,用水煮,待半小时,在肠中扎眼使之漏气,煮一小时即熟。喜欢吃下水的朋友绝对会爱上它的。

3、烤包子和薄皮包子

这也是一对孪生兄弟。烤包子和馕一样,是在馕坑里烤的,刚烤出的烤包子咬一口浓香四溢,下边脆上边酥,真的太香了。薄皮包子是用未发酵的面做的,皮薄馅大,有种小笼包的感觉,但味道绝对不一样!

若侵犯版权 请来电0731-89821133告知删除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特色风景及美食推荐:http://www.3jise.com/article/6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