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就要打破“人均一亩三分地”的细碎化局面。如何引导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实现高效经营,同时确保农民土地权益不贬值、不流失,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成立合作社土地统一流转好处在哪?记者采访了寿光三个全部实现土地流转的村庄,希望他们的做法能带来一些启发。
10月20日,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村民、77岁的李长江从村土地专业合作社领取了2400元的土地分红钱。“地里没操一点心,就领到了2400元。搁以前,俺可不敢想这样的好事。”李长江说。
3年前,李长江想把土地流转出去,但零星的地,没人愿意要。李长江家有3口人,女儿已经外嫁,剩下他和老伴。看着3亩多地,李长江犯愁。“把地撂荒了,怕人笑话。种吧,一亩地纯收入不到400元,还不如打工几天的收入。我年纪大了,农活也干不动了。”李长江说。
李长江是有地不想种了,李宝先却想扩建大棚找不到合适的地。
2013年前,李宝先种着一个3600棵彩椒的大棚。作为彩椒种植能手,李宝先想扩大规模。但村里的地是按人口分的,分散经营。东斟灌村主任李春祥介绍,原来村里的每块地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5米。为更好地利用光照,大棚要建成东西长的。但要想建150米长的大棚,就需要协调100户人家的地。
“个人办不到,村委也不好协调。”李春祥说。
“百姓生产发展中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就解决哪些难题。”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说。
带领村民多次去江苏考察学习后,2012年9月,东斟灌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对全村4486亩土地进行流转。
土地流转,关键在于村民同意。李春祥告诉记者,村里经过半年多的酝酿、讨论和一次次的开会、表决,村民全部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
大多数村民纠结的是土地价格。当时,想把地租出去的要价高,而种大棚想租地的开价低,价格差距到了1000多元。东斟灌先后召开14次党员、村民代表会和4次村民大会,最后达成共识,租金为每亩每年500元、600元、700元三个档次。
土地流转牵涉每家每户利益,如何让村民信得过?
东斟灌实行了群众监督。建立了以村监委监督为主导、以党员监督为辅助、以村民监督为重点的监管体系。村委会相关成员、村民代表,对土地重新丈量,确保丈量结果无异议。在全部村民同意后,2073名村民每人分到1亩地,以土地承包权入股,1亩地为1股,每年每股保底分红600元。其余2000多亩土地作为集体股,收益的40%给村民进行二次分红,60%村集体留用。根据人口变动,股份一年一调整,承包费3年一调整。
土地流转后,2013年11月,李宝先投资25.5万元,建成长165米、宽17.5米的钢结构彩椒大棚。该棚可种植8000棵彩椒。“新式大棚第一季就卖了26.5万元。”李宝先说,如果没有土地流转,我根本不可能建起这么大的棚,有这么好的收入。
除了建成150米长的新式大棚,李宝先还从土地合作社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
喜欢种地的李丙祥原来只有自家的3亩多地,日子很艰难。如今,他一次承包了100多亩地,种上桃树,建了大棚,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土地流转后,东斟灌村彩椒大棚新增200多个,发展起3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20多个、大型农业园区6个。村集体收入由35万元增长到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
“原来分地,因为地有好孬,每家每户的土地面积并不一样,容易产生矛盾。现在按股分钱,大家都一样了,矛盾也减少了。”李春祥说。
李宝先说,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不愿种地的老百姓权益得到了保障,愿意种地的可以自己种,愿意多种地的有了条件。
“通过土地流转,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体有了充足的土地资源,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有了用武之地。”李新生说。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成立合作社土地统一流转好处在哪?看农村土地流转的寿光样本:http://www.3jise.com/article/65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