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旱地生金 移民新村开启新生活模式

在宁夏南部山区山大沟深、生态脆弱,很多地方发展缓慢不宜人居。行路难、上学难、吃水难、就医难、成家难困扰着许多群众,移民搬迁工程成为破解这些难题的良方。“十二五”期间,宁夏国土资源厅大力开展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其中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生态移民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头营镇头营、徐河、石羊、圆德等8个行政村。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和生态移民的安置要求,移民新村开启新生活模式,相继实施了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农田林网工程,即节约了耕地又提高了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率,为移民安置点百姓的安稳生活筑牢了基础。

移民新村开启新生活模式

头营镇圆德移民新村是原州区2012年最大的县内移民安置点,这里的移民均来自生态脆弱、居住偏僻分散的深山,甚至有的还居住在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因自然条件造成的生活窘境曾是移民群众不堪回首的记忆。

如今搬迁到圆德新村,居民们生活得到了质的提升。走进圆德村,文化广场总有正在运动的孩子和年轻人,青瓦白墙的民居整齐划一,屋顶上齐刷刷列着红色的太阳能热水器。推开村民白凤其家的院门,车库、鸡棚、羊圈一应俱全,看得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好光景。据白凤其介绍,他家是2012年从离这里不远的山坡上搬迁下来的。由于坡陡,土质松软,每到雨季山体滑坡让他们一家提心吊胆。由于山路难行,家里的孩子没有一个上学的。如今搬到圆德村,水泥路面平坦又干净,进出家门脚底都不带泥,小孙子都上了村里的幼儿园。“我还买了一套音响,农闲时听听音乐,兴致来了还吼两句秦腔。”指着屋里电视机下方的音响设备,白凤其满脸笑容向记者讲述现在的幸福生活。

据头营镇镇党委书记张世林介绍,移民搬迁后,经过土地整理与规划,陡峭的山坡变成梯田,土地规划成一座座温棚再分配给农户,农民不仅可以增收,还可以节省出劳动力外出务工,老百姓的日子可以说一天比一天好了。

高效农业成就农民致富梦

在头营镇马园村,一码齐的白色温棚是近几年村子里的新“风景”。村民樊继孝正在温棚打理种植的甜瓜。据樊继孝介绍,前几年政府分配了这座蔬菜大棚,全家四口人靠此维持生计。虽然有了温棚,但作物灌溉仍然依靠库井水,饮苗都是提着桶一棵一棵给水,遇上干旱时节还会缺水。去年,国土资源部门依托土地整理项目,为村里的每座温棚安装了节水滴灌和节水喷灌设施,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节省了劳动力。想用水时随时都有水,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现在只要拉下水闸就有水了,省水省肥更省劳力,产量也提高了。如今,靠着温棚全家一年能收入3万元左右。”樊继孝一边忙碌一边对记者说。

原州区国土资源局局长王小强告诉记者,过去这一块土地高低不平,划分不清,住户与农田混在一起,引水灌溉即不科学也不经济,无法保证耕作。居民迁出后,经过土地平整,同时配套建设了渠道、节水滴灌和节水喷灌,过去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土地质量和利用率大幅提升。以前这里的农民都是种小白菜、小油菜等农作物,经济效益不高。现在种甜瓜这一类高效益瓜果蔬菜,农民收入明显提高了。

据相关资料显示,原州区头营镇生态移民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内的农田生产条件和生态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节水等相关技术和措施的实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加之配套的田间道路,使项目区通达度达到100%。随着一系列有力措施的推进,达到提高农民收入、稳定生态移民的目标将很快得以实现。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旱地生金 移民新村开启新生活模式:http://www.3jise.com/article/65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