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南省农垦第一批20个农场和当地政府合作,对农业用地开展清理规范、矢量测量以及信息录入,逐步摸清整个垦区土地“家底”,为下一步农垦深化改革夯实基础。以下是海南省农垦农业用地发展历程及改革建设:
创建于1952年的海南农垦,培育了天然橡胶、芒果、荔枝、胡椒等优势农业产业,为海南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创建60多年来,垦区管理体制逐渐落后。此次农垦新一轮深化改革也提出了要进一步规范农垦土地的开发与利用。
60多年来,垦区管理体制逐渐落后,尤其是土地管理相对粗放,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及开发缺乏规范,加上农垦没有形成完整的土地管理体系,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承包“三过”(农村土地承包期过长、面积过大、租金过低)问题普遍。土地是农垦最宝贵的财富,是保障广大垦区职工生活的根本,必须全面清理规范农垦农业用地。
澄迈县近日举行红光农场农业用地规范管理未确权宗地发证仪式,给红光农场颁发了2个土地证,总面积4.01万亩。
为快速扎实推进这项改革,万宁、陵水、屯昌、乐东、文昌等14个市县政府都专门成立了推动农垦农业用地规范管理的工作组,从国土、农业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队,长期扎入农村,全力以赴做好农垦农业用地清理规范工作。
在此之前,红光农场这片农用地存在争议,造成土地无法耕作,更谈不上与客商合作开发,制约了农场发展。澄迈县从国土、农业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队,长期驻扎农场,查阅历史资料,现场勘控测量,积极稳妥推进未确权地、争议地的问题处理。
与此同时,海南还全面开展国有农场被侵占土地清理工作。三亚南滨农场拥有20.7万亩的肥沃土地,是我国南繁制种育种的重要区域,上世纪80年代,许多外地承包商利用当时农场管理漏洞,占用上万亩土地,最典型的是内地一位土地承包商长期占用了3900亩。
为依法维护职工利益,今年9月,南滨农场以土地清理工作为工作重心,按照“先易后难、以史料为证”原则,测量指界确认,使5000亩被占土地回归农场,成为农垦20个国有农场推广农业用地规范管理进度最快的一个。
截至今年10月底,海南20个农垦国有农场总共完成外业测量14.15万户,占比98.51%。相关市县已清理周边农民长期占用农场土地1.77万亩。
与此同时,在垦地合作快速推进下,截至11月7日,第一批20个农场已经清理规范土地18万多宗,摸清350多万亩农业用地的使用途径,有13个农场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土地信息录入工作。
海垦控股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全面摸清农场土地“家底”后,接下来20个农场将统一发包合同,规范农垦土地租赁价格,为下一步农场转企改制,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第二批20个农场也即将在本月开展第一轮农业用地土地清理录入工作。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海南省农垦农业用地发展历程及改革建设:http://www.3jise.com/article/65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