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落地:产业到户到人精准扶持

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会议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脱贫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加快实施一批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大工程,破解发展瓶颈制约,确保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5575万人。此前的 2015年11月底,中央召开扶贫工作会议,中西部22个省区市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扶贫以市场为导向非常重要,“盲目发展产业,扶贫就会越扶越穷,要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精准扶持机制

本次常务会议指出,要在多个方面大力促进贫困地区尽快脱贫。

比如要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农林、旅游、电商等,尽快提高居民收入。

另外要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小型水利、农村危房改造、农网改造升级、网络通信扶贫等工程。

同时要有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结合新型城镇化,统筹推动安置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和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就业有渠道、收入有提高。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仇焕广认为,发挥市场的作用,要注意不能完全用行政力量来代替农民决策。

仇焕广表示,此前各地都在加快资金、政策和人员扶贫下乡的步伐。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主导某一个产业,尽管政府有补贴,但是因为产量大,出现严重过剩,结果最后产品价格暴跌,农村损失惨重。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建议,现在扶贫侧重于生产、技术,而对农产品销售不太重视。未来要更加关注农产品的流通、农产品的产业化问题,将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他还表示,需要有稳定的持续的脱贫。比如,贫困人口农产品价格高的时候脱贫,低的时候又陷入贫困,这都不叫脱贫。

解决致贫返贫问题

本次会议也对农民致贫返贫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会议指出,要做好贫困地区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尤其要通过深化医改、加大健康扶贫力度,解决好贫困家庭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在这方面,要加大财政、投资、金融、土地等政策扶持,创新政府购买服务、东西部扶贫协作、企业和社会组织帮扶等机制,形成推动脱贫奔小康的合力。

本次会议还通过了教育扶贫攻坚五年规划, 支持各地改善贫困县义务教育突出“短板”。特岗计划优先满足贫困县需要,国培计划优先支持贫困县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建议,职业学校办学,可以采取与企业联合的“订单型”方式,允许企业参与到教学中去,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这才能使脱贫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仇焕广认为,扶贫还是要让农民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有些需要兜底和持续补助的,就需要不断支持,还有些地区需要通过医疗、卫生、教育等扶贫。

“否则如果脱贫了之后不再扶持的话,可能就会返贫。”他说。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则认为,扶贫对象的资格不应该是刚性的,应该是灵活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要动态的确定扶贫对象。

他还表示,扶贫不能简单看收入标准,要让农民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子女上学、看病有保障,才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关阅读:“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推动每个贫困县、乡、村形成特色产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脱贫攻坚、教育脱贫、生态环境保护三个补“短板”的规划。

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

会议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脱贫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大工程,破解发展瓶颈制约,确保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一要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农林、旅游、电商等,推动每个贫困县、乡、村形成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开展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二要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小型水利、农村危房改造、农网改造升级、网络通信扶贫等工程。三要有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结合新型城镇化,统筹推动安置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和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就业有渠道、收入有提高。四要做好贫困地区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尤其要通过深化医改、加大健康扶贫力度,解决好贫困家庭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五要加大财政、投资、金融、土地等政策扶持,创新政府购买服务、东西部扶贫协作、企业和社会组织帮扶等机制,形成推动脱贫奔小康的合力。

将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范围扩大到全部贫困县

会议通过教育脱贫攻坚五年规划,确定:一是整合存量财政资金,支持各地改善贫困县义务教育突出“短板”。特岗计划优先满足贫困县需要,国培计划优先支持贫困县乡村教师校长培训。二是完善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资助体系。将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范围扩大到全部贫困县,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逐步对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职教育实现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补助政策全覆盖。三是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每个地级市(州、盟)至少建设好一所符合当地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教圆梦计划,协调国家示范和重点中职对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单列计划面向贫困家庭子女招生,让贫困学子掌握实用技能,脱贫致富、服务家乡。

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

会议通过《“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了以下任务: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完善环境标准和技术政策体系,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对重点地区、流域、行业实行排放总量控制,加快实施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开展造纸、建材等15个重点行业治污减排专项治理,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综合整治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等污染。三是强化重金属、危险废物、有毒有害化学品等风险全程管控。四是完善企业排放许可、排污权交易、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建立多元化、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环保督察执法,适时开征环境保护税,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打造绿色金融体系。

解读

多举措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高敬)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美丽中国建设规划出更加清晰的路线图。

“十二五”以来,我国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坚决向污染宣战,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然而,专家指出,总体上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活动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确定了“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强化源头管控;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重点区域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强化重金属、危险废物、有毒有害化学品等风险全程管控;完善企业排放许可、排污权交易、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建立多元化、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环保督察执法,适时开征环境保护税,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打造绿色金融体系……

专家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落到实处,打好环境保护持久战和攻坚战。只有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我们的发展才更有质量,人民群众才更有获得感。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落地:产业到户到人精准扶持:http://www.3jise.com/article/66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