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百色市茶油产业建设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百色市茶油产业:百色市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为油茶提供了适宜的栽培环境,加上至今已有2300余年的油茶栽培史,百色发展油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下是百色市茶油产业建设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今年1-10月,全市已完成油茶新造林面积5.1328万亩,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8.67万亩,完成油茶新造示范林面积0.91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示范面积1.78万亩,建成5个油茶良种基地(苗圃、采穗圃),油茶良种苗木年生产能力约1500万株。全市7家油茶加工企业,全部参与种植和成林流转、低产改造。全市油茶林面积达到160.5万亩。油茶产业将成为百色市农业经济又一支柱产业,为百色的脱贫奔康提供一个长期的稳定的产业支撑。

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今年起,把油茶产业作为继芒果、田七产业之后又一特色富民产业的重要抓手来抓。自治区党委彭清华书记对百色油茶产业发展做出了“要把百色油茶产业做优做强,做出品牌”的重要批示。为此百色市科学编制了全市油茶产业规划,制订出台《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油茶发展列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了到2020年,全市油茶林总面积将达到200万亩(丰产面积168万亩、初果期面积9万亩、新造未挂果面积23.0万亩),实现年产油茶籽30万吨的目标。届时全市整个油茶产业总产值151.6亿元(其中油茶籽产值45亿元、加工业产值106.6亿元)。油茶产业将带动全市贫困人口21.3万,占全市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到2020年油茶产业将为这部分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1017元。

百色市2016年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5〕84号),为贯彻落实《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为确保完成2016年度各项任务指标,推动我市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政府推动、因地制宜、社会参与原则,以做大做强油茶产业为目标,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为重点,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品牌影响,促进产业升级,重点扶持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发展油茶种植,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与产业规模效益提升的“双赢”目标。

二、目标任务

2016年,全市完成油茶新造林面积6万亩(其中:植苗造林面积4.8万亩、直播造林面积1.2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面积10万亩;完成新造高标准示范林建设面积1万亩,低产林改造示范林建设面积1万亩;实现全市油茶籽总产量4.98万吨,产值9亿元(详见附表)。

三、工作重点

(一)早部署、早规划,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各县(市、区)要在市级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确定适宜本地油茶产业发展的模式、思路以及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时间要求,于2016年4月底前制定本县(市、区)2016—2020年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及2016年度实施方案。

(二)抓低改、扩面积,稳步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坚持“新种低改”两手抓。按照《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要求,稳步扩大油茶造林面积和低产油茶林技术改造,提高油茶的品质和产出率。一是重点推进挂果老树林的低产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016年低产林改造面积10万亩以上,实现当年改造当年见效;二是大力推广高位换冠嫁接技术,对树龄过老、衰退严重的老油茶林,利用优良油茶品种进行换冠嫁接,通过集约化管理,恢复和提高开花结实能力,达到高产稳产目的;三是扩大油茶新种面积,全面推行良种良法,2016年新种面积6万亩。每个县(市、区)选择扶持3—5个油茶专业合作社,实施疏伐、修枝、施肥、综合抚育等措施的低产林改造示范点,每个点面积50亩以上;实施1—3个高位换冠嫁接改造示范点,每个点30亩以上;实施1—3个良种、良法植苗造林示范点,每个点50亩以上;实施1—3个良种、良法种子直播造林示范点,每个点50亩以上。

(三)抓关键、强服务,做好种苗繁育供应。2016年全市新种面积需培育良种油茶苗木580万株、直播面积需优质油茶种子(鲜果)3万公斤,品种主要以推广岑软2号、岑软3号等油茶优良品种为主,种子调拨和苗木出圃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相关规定执行,严格检疫检验和质量要求。一是加大苗圃建设力度,各县(市、区)要根据苗木需求量备足备好,以定点苗圃供应方式落实好苗圃场建设,苗木调拨供应由各县(市、区)自行组织。二是要加强良种采穗圃、场、点建设,完善田阳、那坡、凌云、田林等县4个原有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抓好隆林县新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力争每个重点乡(镇)建成100亩以上良种采穗圃、场、点。

(四)抓保障、强基础,扎实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规模化造林基地和面积较大连片低产林改造基地的路、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林区道路一般要求宽3—4米,路面硬化或铺碎石,林区道路建设纳入项目和县(市、区)财政支持工程。加快完善生产用水设施建设,有水源的油茶林按每亩0.5立方米的标准修建蓄水池和引水管道建设,没有水源的油茶林按每亩1立方米的标准修建蓄水池集雨。2016年全市新造林示范地和低产林改造示范地要全部修通林区公路,全部修建灌溉蓄水池。

(五)抓创新、建机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育油茶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企业原料基地等新型经营组织,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一是培育油茶种植大户,重点扶持本土经济能人参与种植和承包低产林改造,培育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对能人、家庭农场在项目和财政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扶持。二是组建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组织作用,47个重点乡(镇),每个乡(镇)要组建一个以上油茶专业合作社。三是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列为产业扶持重点对象,产业扶贫资金优先扶持油茶产业。四是注重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国内实力强、信誉好的龙头企业、公司参与产业开发。同时,培育引导本地茶油加工企业,做好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快推进产业化、规模化进程。鼓励公司企业推行“公司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并整合政策和资金给予重点扶持。

(六)提品质、树品牌,努力创建品牌市场效益。扎实做好“百色色拉油”品牌申报认证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做好百色山茶油品质科学鉴定认证,配合科研机构,对百色山茶籽、山茶油品质进行科学的检测,作出科学的品质认定。二是推动“百色色拉油”原产地保护认证工作。2016年大力推进“百色色拉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申报认证工作,力争在2017年12月前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是加快“三品认证”工作。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那坡县、凌云县、田林县、隆林县、西林县等县(区)2016年开始开展认证工作,力争2018年底前通过无公害油茶产品认证。四是开展品牌宣传推介。在区内外大中城市举行2场以上宣传推介活动,广泛宣传“百色色拉油”区域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不断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抓科技、优服务,强化产业科技服务支撑。一是加强与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对新品种选育以及栽培、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等新技术的开发力度,为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二是整合力量,培育专业科研技术机构,市林业局依托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各县(市、区)林业局整合现有技术人才设立油茶技术研发队伍。三是加大培训农民技术员力度,每个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训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加强驻村扶贫干部技术培训,对全市驻村扶贫第一支书,工作队员进行技术培训。五是重点乡(镇)建立技术培训站。六是鼓励支持企业设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八)搭平台、拓市场,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机制。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培育一批运营高效、管理规范,能发挥骨干作用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对接、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模式。建设和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依托商务部“双百工程”试点—田阳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优势,充分利用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等活动平台,加快产品市场信息培育,建全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制度,扩大色拉油产品信息发布量和发布广度,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准确性和及时性,畅通信息渠道,2016年力争完成“百色色拉油”淘宝店开业。

四、进度安排

(一)2016年1—4月。各县(市、区)要根据《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百色市2016年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完成本县(市、区)油茶发展规划编制和年度实施方案制定。

(二)2016年3—11月。各县(市、区)按年度产业发展计划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任务。

(三)2016年12月。对产业建设情况进行全面验收总结,开展年度总结表彰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为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市委、市政府成立百色市百万亩油茶产业发展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担任指挥长,副指挥长由市四家班子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市直部门领导及各县(市、区)领导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林业局局长兼任,成员由市林业局从内部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各县(市、区)要相应成立油茶产业发展建设指挥部及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保障油茶产业发展建设资金的投入。一是有效整合林业、扶贫、民委、农业、水利等项目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二是将油茶产业发展建设资金列入市、县(市、区)年度财政预算。2016年市本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资金,具体用于产业规划、科技研发、品牌建设、新品种引进推广以及重点造林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油茶龙头企业、重点合作社、家庭农场资金扶持和各项产业前期工作经费。各县(市、区)按照新造林每亩不低于700元、新造示范林每亩不低于1500元、采用直播造林的新造林地每亩不低于200元、低产林改造每亩补助不低于300元、低产林改造示范每亩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自行安排补助资金,用于新造林或低产林改造农户、大户和企业的示范点建设,以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开展技术培训等方面扶持。三是设立企业扶持奖励资金。市财政安排200万元资金、各县(市、区)财政安排不低于100万元资金设立企业扶持奖励资金,用于扶持和奖励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设备更新改造、产品质量检测和基地建设。四是用活用足国家、自治区产业扶持政策,各级各部门积极主动为企业、合作社、农户做好项目编报服务,尽力争取上级部门在项目、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五是加大油茶产业发展信贷扶持力度,充分利用金融部门信贷政策,扩大面向造林主体和油茶加工企业的信贷规模,通过林权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小额贷款、贴息贷款等方式,拓宽产业发展融资渠道,解决群众发展资金难题;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1—2家油茶龙头加工企业,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油茶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间资金向油茶产业集聚。

(三)创新体制机制,落实配套政策。一是落实土地流转扶持政策。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参与油茶产业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油茶产业,逐步扩大油茶产业的集约化经营;二是落实植被恢复费、育林资金扶持政策。市、县(市、区)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落实植被恢复费、育林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投入到油茶产业,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和安全有效;三是落实油茶产业政策性森林保险扶持政策。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积极探索建立油茶产业保险政策试点,把油茶造林列入重点保障内容,提高造林户抵御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增强广大油茶造林者的信心。

(四)加强部门协作,发挥联动作用。各级各部门在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指挥部领导下分工协作,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建设。林业局负责项目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编制、技术培训指导、种苗管理调配、油茶良种引进推广和油茶专项造林项目的申报等工作;发改委、水利局、扶贫办、民委等部门负责项目的整合、申报等工作;财政局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管理等工作;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林业局、农业局负责“百色色拉油”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和品牌推广以及农资质量检查监督等工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加工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前期审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服务;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信息和气象预报等服务工作。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多形式、多途径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目的意义、产业政策、技术服务、典型事例等,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油茶的信心和决心,大力营造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通过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林木展、中国—东盟亚热带果树栽培技术国际培训班、国际研讨会、油茶文化节、展销会以及林业信息网络、商务网络信息等平台和电视台、电台、报纸等途径,加大对“百色色拉油”的宣传和推介力度,提高“百色色拉油”的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六)完善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把油茶产业发展纳入相关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年度绩效考评范围,市油茶产业发展指挥部将组织年度检查验收,通报验收结果,将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和个人政绩、业绩考核挂钩。市委、市人民政府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建设工作专项督查,及时掌握、推进工作进度,对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进度慢、成效不明显的,给予通报批评。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百色市茶油产业建设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http://www.3jise.com/article/6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