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宁德市小岭村:土地以入股方式流转 村民分享红利

偏远山村越来越多的土地被闲置,如何将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整合,让每一名群众都能享受到发展红利,真正破解“三农”难题?

石后乡小岭村,地处宁德市蕉城区西北部,全村230户865人,去年初常住人口不足百人。与蕉城区大多数山区村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岭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或迁入城区,全村570亩土地,有70%的耕地被闲置,村集体经济薄弱,各项事业发展滞后,难以为贫困户脱贫提供有力保障。

去年初以来,蕉城区探索以小岭村为改革试点,创新发展模式,打破原有的分配模式,以“土地入股、整村推进、三产融合、扶贫开发”的方式,使全村农户在每个参与环节均能获益,为山区农村整体发展繁荣提供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路子。

村民参股,整村推进

“我家2亩多地,原来一直抛荒。现在流转给合作社,土地使用权是我的,我成了村里的股东,还享受土地40%的收益。”11月14日,记者来到石后乡小岭村,村民张仰富正在田里耕作,他告诉记者,他本在外打工,当了解了村里研究的土地流转和开发经营的方案后,不但同意以土地入股,还向合作社投资了5万元,“现在是在为自己打工,还有多份分红收入”。

石后乡党委书记钟慰忠告诉记者,近几年,在城里发展的村民都有回流的意愿和需求。但“一方田地养不活一方人”在农村普遍存在,如何让回流及留守的村民,能在农村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蕉城区以小岭村为改革试点,探索“土地入股、整村推进、三产融合、扶贫开发”的发展模式。

按照改革方案,小岭村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占40%比例;本村各组村民及村委出资100万元,占40%;合作社管理方不出资,日常管理不领工资,以管理技术入股,占20%股份。这种利益共享式的经营模式,确保了村民、管理方、村集体三方均能享受产业发展的利润,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参股意愿。

果然,从去年5月开始到7月,短短两个月时间,全村570亩土地,基本流转完成。

地有了,启动资金哪里来?小岭村通过鼓励在外青年返乡创业、村集体投资入股等方式另辟蹊径,通过联系在外乡贤张伟平等5位村民代表,共筹措资金85万元,再加上村集体投入资金15万元,作为资本金入股合作社。而这些投资人员,也是合作社的管理人员,不领取工资,以管理技术入股,各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因资金投入的变化而改变。

去年7月,宁德市蕉城区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金鼎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

“土地整村流转过来,各个项目进展都极大提速。”在小岭村口到村游泳池的一条7米宽的道路前,村支书张神碧介绍说,这条路原本只是2米宽的机耕路。两三年前,村干部想把这条路进行拓宽改造,但因为道路占用个别村民的农地,始终无法协商。“但土地整村流转后,村民的土地无论怎样调整产业布局,都不影响村民的占股和分红,所以今年4月道路启动拓宽,20天即完工。”他说,连村里久久不能动工的农业生产道路建设,也顺利开工了。

新理念进村,带来生机

这几天,小岭村流转的土地都套种了油菜花、紫云英与鲁冰花。“等到明年春天,这里漫山遍野花开,游客将络绎不绝。”蕉城区农业局局长张昌会说,村中大片的桃树林已于年初种植完毕,30亩荷花今夏已经盛开,不同季节开花的农作物将吸引众多观光游客。目前,水上小木屋正在建设,1200平方米的全玻璃展示接待中心正在装修,将以全新面貌迎接游客。

“你看,短短一年,整个小岭村都变样了。”合作社理事长张伟平向记者展示了小岭村去年9月的全景照片。当时,全村的耕地基本抛荒、难见绿色,村中道路也非常窄小。

“小岭村村民原来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在家务农者多为老弱病残户,村里土地收益低、利用率不高,抛荒严重。开展试点后,通过村民土地入股,化零为整、变小为大,消除了个体承包土地经营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为土地连片开发、产业合理布局、发展生态农业创造有利条件。”张昌会说,由于村民以土地入股,不收取地租,减轻了投资方资金投入压力。

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与资源条件,小岭村种植了桃花、荷花、映山红、水蜜桃、猕猴桃、樱桃等,修建石壁岭古官道、石牛山登山道、园区绿色观光道,并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园、亲子活动园、亲水游乐园、文化长廊等,培育生态健身休闲元素,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目前,合作社已投入120万元,超过了原计划的100万元。“这些投入,很快能收回来。”张伟平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3月种下的30亩荷花,莲子的收入约6万元,已经持平。等管理经验成熟、经营稳定之后,每亩可盈利约4000元。明年,游泳池和农家乐开业,按照今年的人流量测算,预计可以盈利10多万元。种植的水蜜桃,4年之后每亩可有3000元以上的纯收入。树林里还套种了蔬菜,再加上猕猴桃、樱桃的种植收入,预计第五年,所有的投入将回本。”

水上木屋、游乐设施、餐饮住宿等旅游休闲项目完工后,将由宁德市兆丰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经营,自负盈亏,并按照总收入的5%上缴合作社进行收益分配。

“预计到明年,旅游休闲项目将产生利润,全体股民就可以共享第三产业所带来的效益分红了。”张伟平说。

带动800人脱贫致富

48岁的张仰寿是小岭村的贫困户,家有4口人,平时只能在村里打打零工,去年一年收入不到2000元。他把家中的一亩五分耕地流转给合作社,今年他负责管理合作社的30亩桃园,每亩每年管理工资为500元。

此外,合作社在其他项目的建设中需要用工,优先考虑贫困户。“今年到现在为止,我在合作社打零工的收入有1万多元。我在自己的山地上,再种一些蔬菜和粮食,生活基本没有问题。等明年开始合作社有了分红,日子会越来越好。”张仰寿说。

据介绍,合作社吸纳了全村低收入群体,参与用工管理,签订用工协议,同时,鼓励部分村民按合作社的技术要求,参与果园承包管理,领取工资。同时,合作社提供资金投入,让贫困户参与果园内套种蔬菜等,风险由合作社承担,收成扣除成本后由贫困户享有,套种每亩蔬菜每年可再增加收益1000元。

“小岭村合作社每年提取纯利润的5%作为扶贫基金,吸收贫困户参与果园管理与畜禽领养,为贫困户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投资入股到合作社,不但确保贫困户实现了短期收益,又拥有一份长期稳定的土地股份和资金入股收入。”张昌会说。今年,小岭村又有40多人回村,参与合作社工作。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带动约800人发展。

“小岭村的创新发展模式不仅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还有效统筹了土地入股、整村推进、三产融合、扶贫开发等重点工作,让村民享受产业链延伸与增值的利益,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一条新路。”蕉城区委书记毛祚松说。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宁德市小岭村:土地以入股方式流转 村民分享红利:http://www.3jise.com/article/6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