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狮犬是中型犬的代表,是原产中国西藏的古老犬种,至少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可能因其头部酷似雄狮而得名。松狮犬集美丽、高贵和自然于一身,一脸典型的悲苦表情更添情趣。现在松狮犬可爱的外表已被人视作理想的家居宠物,主要作为伴侣犬。那么松狮犬能长多大呢?幼犬大概多少钱一只能买到呢?据相长沙下河街宠物市场业主肖建斌透露,成年松狮犬体重约20-32kg,身高约45-55厘米,现在幼犬市场上的价格在1000-1800元之间浮动。
肖师傅还透露了松狮犬的主食和喂养方法:
1、适合松狮幼犬的食物:
a、幼犬专用的食品:如狗粮和罐头。
b、钙:补充天然含量高像超能钙一类的钙产品,促进幼犬的骨骼和牙齿发育。
c、幼犬用的奶粉:有专用的幼犬羊奶粉。
d、蛋黄:蛋黄的优点是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含有易消化吸收的维生素A、钙质及矿物质。
e、维生素矿物质:对于体质较差的幼犬,考虑额外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宠物专用的幼犬金维他喂食21金维他,也可以考虑喂食21金维他。
f、肉类:牛、猪、鸡肉等虽然是优良食品,但在喂养幼犬的时候,宜选择不含脂肪的部分,因为脂肪容易变质。但要喂熟的,不要喂生肉!松狮幼犬的肠胃很娇嫩,吃肉喝奶都会让它拉稀呕吐,有损它的健康。最安全的配餐就是狗粮配凉白开。
2、如何喂养松狮犬
松狮犬一岁以后,虽然许多人仍然每天喂两次,实际上每天喂一次就可以了。喂食时间应尽可能固定。对每天喂一次的情况,建议在晚上喂食,因为一般动物都爱在喂食后静卧、睡觉。要时刻都应备有干净、新鲜水。
对松狮犬的喂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给松狮犬喂太多的肉,否则松狮犬容易有皮肤问题。好的蛋白质的来源是:鸡蛋、米饭、乡村奶酪、和一小勺肉。最常喂的是米饭。米饭对他们的消化系统非常好,而且可以使皮毛发亮。
推荐的成年狗食是“适量的维他命和蛋白”。应该用温水混合(不要用肉汁)。如果喂干食,要确保是已经膨胀过的食品,否则当干食品在胃里变湿时候所产生的气体会引起严重的扭转问题,并会导致狗死亡。
大多数在超市里购买的狗粮都含有防腐剂和一些添加剂,长期喂食都会对你的松狮犬产生不好的影响。最好是保持尽量不变的普通的食物(鸡肉或蔬菜饭一起烩炖)以确保松狮犬有良好健康。
附:松狮犬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要点:
一、生活习性
松狮犬是一种并不算听话的狗,有时会非常独立,人们可以和它拥抱和玩耍,甚至可以用语调修正它的行动,但是决不能让它支配主人。通常经过主人介绍并且接近的方式得当,陌生人是可以用安静、优雅的方式来抚摩松狮犬,不能像对待哈巴狗那样戏弄和对待松狮犬。千万不要将它的尊严和超然态度混同为凶猛和难以相处。它只想着它自己的事,一般不会挑起事端。坏脾气的松狮犬并不是这个品种的代表,坏脾气一般是教养不当和极其缺乏“社交”的结果。松狮犬的外貌和性格具同狮子的高贵、熊猫的诙谐、泰迪熊的吸引力、猫的优雅和独立以及狗的忠心和热爱。上述所有特性,松狮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但它的聪明和热爱、它的独立和高贵使得他最最独特。
二、繁殖要点
松狮犬6~8个月达到性成熟,l8个月体成熟,达到体成熟可以交配繁殖,每年春季和秋季发情两次,妊娠期58~65天,每窝产仔4~6只,每年产仔约l0只。
一、种犬的选择选择种犬的条件包括种犬的特质、姿态和血统。如果你对繁殖幼犬不太了解,最好能向经验丰富的老手求教,或是请仔细研究本书中的图片,因为他们代表优良血统的典范。
公犬的血统要和母犬的血统相配合。不要和未经交配过的公犬交配。为你的母犬挑选一只在家系背景、姿态骨架和生产记录上,都足以匹配的公犬。在挑选公犬时,一定要选择最好的,最合适的公犬,而且要有极佳的生产记录,这样才能在这个行业中取得优势。
二、松狮繁殖的方式松狮繁殖幼犬有三种方式:近亲交配、同系交配和无血缘关系交配。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利弊;也各有支持者。松狮的同系交配可能是最安全、最多赞成、也是最常使用的方式,往往能符合预期的结果,所以是新手最适用的方法。松狮的近亲交配是经验丰富的饲主才用的方法,他必须对种犬的家系暸如指掌,才能推算出可能产生的结果无血缘交配多半是试图配出一种特质的品种。做为一名新手,最好的方法就是买下具有优秀血统和特质的母犬。
三、松狮的配种我们并不需要自己处理配种的过程,因为公犬的饲主熟知一切过程,生手切忌以书中的知识来自行操作。在你熟悉处理配种的过程前,最好能让饲主或副手帮助你。如果你不能自己实际处理,可以请兽医或有经验者协助。
四、母松狮的怀孕母犬在怀孕第三、四周才会出现预兆,可是怀孕前作检查要比怀孕后再作要好。在检查时,若是发现母犬过胖,就应立刻开始减肥。在交配时,他应该是处于最佳状况中,不胖也不瘦。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古老犬种松狮犬能长多大?幼犬大概多少钱一只能买到?:http://www.3jise.com/article/6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