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民来说,无论在外如何漂泊,土地终归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从2012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让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户,有利于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放心流转,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绿色农产品以及乡村旅游去处。
确权到农户 农民安心了
“确权后,我承包的耕地权属得到保护,还可以通过流转土地增加收入,真是放心多了。”11月24日,在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事处乐洲村18组,村民梁遂新告诉记者,承包耕地确权后,经过精确测量,他家的4.29亩农田变成了4.7亩。
石埠街道办事处确权办副主任曹解凤说,由于农村耕地承包二轮延包至今已有19年了,很多地方当初测量耕地面积时使用扁担、皮尺或目测确定,造成与实际面积不符,在这一轮的农村土地确权中,通过使用大飞机航拍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取得正射影像图为依据,经过严谨测量得出耕地的实际面积。
从梁遂新提供的1997年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证上,记者看到,除了承包土地的面积外,没有任何具体资料。
农村承包耕地分散、四至面积不清,成为农村承包耕地经营权流转的障碍,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2014年,在对村民反复进行政策宣传动员后,乐洲村开始进行农村承包耕地确权,截至2016年6月,全村871户4595.836亩的承包耕地全部进行农村承包耕地确权登记,全部可以发证了。
据了解,2012年,广西最早在田东县和象州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最早整体推进确权的象州县,2015年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5万亩,占全县承包耕地的33%。确权登记工作走在全区前列的玉林市,2015年累计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23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46.5%,居全区榜首,远高于全国同期28.8%的平均水平。
从今年开始,全区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土地变花园 农民得收益
那安坡是南宁市兴宁区十里花卉长廊的核心区,一片片花海及苗木基地,将整个村庄变成一个后花园。当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既收租金又在企业打工,又从事花卉苗木产业生产经营。
从2013年年底起,兴宁区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以航拍图、卫星遥感图为依据,实现承包土地测绘登记和经营权证书发放。目前,全村已有2000多亩流转土地连片开发,打造花卉苗木产业。如今,走进十里花卉长廊,“每隔一里有农家民俗风情山寨”“每隔一里就有悠闲公园”“每隔一里就有星级驿站”“每隔一里就有旅游服务中心”,游客多了,自然带动村里的经济,农民的口袋也鼓起来。
使用新技术 信息更准确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中,广西利用大飞机、无人机等工具,采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和全站仪、GPS实测等方法,精确测量集体土地、农户承包地,对农村土地实际面积、地块面积、耕地状态、空间位置等重要数据进行精确测绘,准确掌握地籍信息,做到图账对应,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统计,到2016年10月底,全区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已完成地块测量2524万亩、承包方调查648万户、确权登记颁证(含可发证)254万户,分别占全区集体耕地面积、农户总数的53%、68.02%和26.7%。
预计到2016年底,广西全区确权登记颁证(含可发证)达60%以上,一些市达到的80%以上。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广西土地确权后农民放心流转得收益:http://www.3jise.com/article/6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