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未来十年,国内牛羊肉、水果、生猪等16类主要农产品市场前景

在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中,对未来十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市场形势进行了展望预测稻米、小麦、玉米、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食糖、蔬菜、水果、生猪、禽肉、牛羊肉、禽蛋、奶制品、水产品、饲料的市场前景怎么样?

一、稻米“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1.种植面积稳中略减,总产量稳定。预计2016年稻谷种植面积略约45385.65万亩,“十三五”末减少约1162万亩,到2025年再减少约59万亩。预计2016年稻谷总产量为20899万吨,2020年略降为20507万吨,2025年略升为20603万吨。

2.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大米消费量增加约467万吨,口粮消费保持增长,饲料消费和加工消费略增,种子消费稳中略减。

3.大米进口量稳中有增。预计2016年净进口量约为244万吨,2020年为292万吨,2025年为293万吨。

4.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可能影响稻谷价格走势。优质稻米需求增加,拉动价格上涨;普通稻米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下跌。

二、小麦供需形势由宽松转为基本平衡

1.种植面积稳中有降。预计2025年小麦面积为35895万亩,比2015年减少315万公亩,年均减幅0.1%。产量增速放缓。预计2025年为13279万吨,比2016年增加约269万吨,但年均增长0.2%,低于过去10年2.6%的增速。

2.小麦消费将整体稳步增长。预计2016年为12027万吨,2025年将再增1235万吨,其中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全部持续增长。

3.未来10年中国小麦年均进口量将在200万吨左右。虽然国内小麦供需不存在缺口,但以品种调剂为目的的小麦进口依然会存在。

三、玉米供需形势平衡偏紧

1.玉米产量下滑。预计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约1770万亩,到2025年再减少3600万亩。预计2016年玉米产量减少940万吨,到2020年再减950万吨;此后五年缓慢回升,2025年比2020年总产量又增加662万吨。

2.消费量稳中略增,预计2016年玉米消费量达到19751万吨,2025年再增加约2948万吨,其中饲用消费增幅较大。

3.今后五年大幅削减玉米进口,增加出口。

总结:通观稻谷、小麦、玉米这三大主粮的趋势,相同之处是种植面积有所减少,而消费总量均为稳步增长。在价格方面,备受关注的玉米已经被标上了“明显下跌”,普通稻谷的价格也可能出现阶段性下跌。这就为种植户提了个醒:瞅准增长的需求,多种优质粮!

四、大豆种植面积将增长

1.预计未来10年,种植面积将恢复性增长,大豆单产将有所提高。东北产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将进一步完善,“粮豆轮作”补贴有望试行。

2.预计中国大豆消费量将稳步增长,大豆压榨加工、大豆食用深加工消费量均会增加。

3.预计大豆进口量仍将保持高位,但年度进口量增速将趋缓。预计展望期内年度大豆进口增速0.8%,远低于上个10年12.5%的年均增速。

五、食用植物油未来五年产需总缺口超1亿吨

1.预计“十三五”及未来10年,中国油籽生产先减后增。2020年,油菜籽产量为1397万吨;2025年,再增长到1439万吨。

2.2020年,花生产量为1835万吨;2025年,再增长到1913万吨。

3.未来五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需总缺口达到1亿吨以上。

六、棉花价格将与国际市场接轨

1.种植面积、产量双双下降。预计到2025年,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预计比2016年再下降79万亩、48万吨。

2.2015—2025年,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将从735.7万吨缩减至703.8万吨。尽管中国棉花消费总量下降,但随着纺织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棉花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增加。

3.2014年中国实行棉花目标价格试点之后,市场供求关系将成为决定棉花价格的首要因素,中国棉花价格将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

七、食糖长期面临较大进口压力

1.“十三五”期间,甘蔗生产会向广西、云南等优势产区进一步集中,甜菜会向新疆、内蒙古等优势产区进一步集中。预计2025年,食糖产量为1118万吨。

2.对食糖的消费需求持续增加,预计到2025年,消费量比2016年将再增加约300万吨。今后10年,因为中国食糖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所以对食糖进口存在刚性需求。

3.国际糖价将有所提升,国内糖价稳中有涨;展望期后5年,国内糖价同现在比将有所提升,但是剔除物价因素之后的实际糖价将与现在基本持平。

八、蔬菜多元化需求及国际竞争优势明显

1.蔬菜总产量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6年,全国蔬菜总产量约为77403万吨,同比增0.63%;到2025年,蔬菜总产量比2016年预计再增加2429万吨;但增速将有所放缓。

 

2.有机绿色蔬菜、免洗免切蔬菜等消费需求,将持续拉动蔬菜鲜食和加工消费稳定增长。

3.未来10年,蔬菜出口量将呈稳定增长态势,加工保藏蔬菜和干蔬菜出口比例将有所提高,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4.价格季节性波动仍是蔬菜的主要特征,总体仍将呈波动上涨态势。受季节轮转变化影响,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必然引起菜价的季节性波动。同时,大城市周边城郊菜地生产能力逐渐增强,耐贮运性差的叶类菜、居民消费需求多的大路菜等地产地销模式将加快发展,跨区域、长距离调运引起的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将有所降低。

九、水果供给结构调整优化价格两极分化加剧

1.未来10年,水果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价格分化加剧,市场风险加大,灾害对产量的影响、对外贸易环境也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水果相对生产效益仍较高,产量和面积均呈增长态势;科技水平、管理水平提高和规模经营推动单产持续提高。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消费需求拉动下,水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得到提高,质量更有保证,品质进一步改善,水果供给结构调整优化。

3.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水果直接消费量的增加。随着消费者对水果加工制品需求扩大、水果加工水平提升、水果产业链延长,水果加工消费量将显著增加。未来10年,中国一系列对外贸易协定的制定和对外贸易环境的改善,都有利于水果进出口市场的扩大。

4.价格两极分化加剧。“十三五”期间,水果价格大幅上涨的概率较小。期内,成本增加、果品质量改善将推动水果价格上涨,总体在高位运行;高端和低端、大宗和稀缺果品并存,价格两极分化加剧。

十、生猪猪价呈周期性波动上涨趋势

1.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增速放缓。预计2020年猪肉产量将达到5830万吨,比2015年增长6.3%。再到2025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分别达到7.84亿头和6250万吨,比2020年分别增加7.2%和5.6%。

2.“十三五”期间,生猪规模养殖将加速发展,华南和西南地区猪肉产量比重下降,东北和华北地区将稳步上升,南方水网地区合理划定限养和禁养区域。

3.城镇居民猪肉消费稳中有增,农村居民未来消费增长空间较大,精深加工猪肉产品消费将明显上升,肉类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猪肉消费需求将进一步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尽管猪肉消费需求增速放缓,但受猪肉产量下降和国内外猪肉价格差的影响,2020年进口量预计在70万吨。

4.2016年猪价处于上涨通道,将达到本轮价格周期高点,市场形势较好。未来生猪生产成本将震荡上涨,后期环保成本、饲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将成为限制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规模养殖效率的提高则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预计展望后期,猪价将保持相对平稳,波动幅度将趋缓。

十一、禽肉产量小幅增加进出口稳中略增

1.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禽肉产量将缓慢增长,禽肉产业转型升级。展望后期,中国禽肉产量将在需求拉动下继续增长,预计2025年产量将达到2124万吨,比2020年增长7.9%。

2.随着消费结构升级,禽肉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到2020年预计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占有量为14.0千克,比2015年增长6.1%。

3.冰鲜取代活禽的趋势不可逆转,分割产品、多功能产品、熟制产品和低温加工产品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加。禽肉价格将维持高位,波动幅度不大。预计到2020年,禽肉价格接近每公斤20元。

4.“十三五”期间,禽肉贸易结构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进口主要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智利等美洲国家,出口主要目的地为日本,有望拓展中亚、西亚地区。

十二、牛羊肉供需仍将偏紧价格维持高位

1.由于2015年羊肉价格下跌,养羊户不同程度亏损,导致部分养殖户退出,预计羊肉产量将停滞甚至减少。随着生产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预计2020年牛肉和羊肉产量较2015年分别增长12.1%、15.6%;预计2025年分别为850万吨、560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长8.3%、9.8%。

2.牛羊肉消费继续增加。随着生产方式转变,产业升级加快,高品质的牛羊肉产品的供应将逐渐满足居民需求的升级。

3.牛肉进口继续增加,羊肉进口稳中略增。“十三五”期间,因进口牛羊肉及活畜关税继续降低,牛羊肉进口逐渐增加,受国内生产能力和全球贸易量影响,牛肉进口量增加较多。

4.在养殖成本的支撑及消费需求的拉动下,2016年中国牛肉价格将保持稳定态势;羊肉市场行情和养殖效益水平将会缓慢回升,2016年羊肉价格将会逐渐恢复。预计今后10年,价格维持高位,波动幅度不大。

十三、禽蛋产量增速放缓价格温和上涨

1.未来10年,中国禽蛋生产结构将继续优化,小规模养殖户加速退出,禽蛋产量增速将放缓。

2.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产业格局将逐步形成,预计到2025年,禽蛋产量达到3291.35万吨,相比2015年增长9.7%。

3.禽蛋消费稳定增长,加工消费增速较快。受人口增加、收入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等有利因素驱动,禽蛋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展望“十三五”,禽蛋5年总消费量1.54亿吨;“十四五”期间,5年总消费量1.61亿吨。

4.禽蛋价格温和上涨,季节性特征依旧明显。2016年由于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下降,蛋鸡饲料价格走低,预计禽蛋价格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间随着重要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深入实施、人力成本不断走高、畜禽养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禽蛋生产成本不断走高,中国禽蛋价格在成本的推动下将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同时,在禽蛋消费的节日效应影响下,禽蛋价格仍将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十四、奶制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十三五”期间,我国奶业将从徘徊期调整进入一个“平稳增长”时期,优质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一体化将成为奶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预计未来10年,中国奶业生产将保持稳定增长。

2.进口将继续增加,其中鲜奶、乳酪和奶粉预计成为进口增长较快的奶制品。但是,预计2016—2025年奶制品进口量年均增长率预计为5.4%,将明显小于过去10年13.2%的水平。

3.价格在波动调整中保持上涨。展望“十三五”,受资源环境约束和奶牛养殖成本不断上升影响,原料奶收购价格仍有上涨空间,奶制品零售价格将保持高位平稳运行。

十五、水产品消费持续增长生产增速放缓

1.未来10年,水产品产量增速有所放缓,水产养殖仍将是中国渔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动力,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比重将持续增加,至2025年所占比重将接近77.5%。

2.预计水产品消费持续增长。从各类消费看,直接食用消费和加工消费均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增至3331万吨。另外,水产品加工消费也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将继续增至2845万吨。

3.进出口量先减后增,净进口量不断增加。

4.未来10年,预计水产品价格年均涨幅在3%左右,至2025年水产品批发市场综合平均价格将基本保持在每公斤30元。分类别看,海水产品价格涨幅将高于淡水产品。

十六、饲料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将缓慢增长

1.未来10年,中国饲料工业生产量和消费量将缓慢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和1.6%,显著低于过去10年6.5%和6.6%的发展速度。

2.从养殖结构看,反刍动物饲料优势将突显,产量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猪饲料、肉禽饲料和蛋禽饲料同期的发展速度。传统饲料产品利润遭到挤压,而水产饲料和乳猪教槽料等具有技术壁垒的饲料品种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反刍饲料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中国饲料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短期内,大宗农产品全球供给过剩仍将延续,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下跌拉低饲料成本,随着国内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生产结构以及全球经济在经历整体低迷后逐步回暖,带动消费需求以及社会物价水平回升,中国饲料产品价格在“十三五”期末恢复上涨。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未来十年,国内牛羊肉、水果、生猪等16类主要农产品市场前景:http://www.3jise.com/article/6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