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失地农民如何养老?他们决定实施“农民养老贷”!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如果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又将如何养老?

10月14日,在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委、区政府召开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动员大会上,由农行湖南分行在全国首创的“农民养老贷”产品,消除了在场被征收失地农民的养老顾虑,让失地农民不再蓝瘦香菇。

为了破解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养老难题,农行湖南分行开拓创新,在全国首创了“农民养老贷”。

“农民养老贷”针对被征地农民符合补缴条件但无法一次性足额补缴养老保险费用的,除去财政买单的部分,余下需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由农行提供贷款,授信额度起点为3000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无需抵押,借款人就可以用每月领取的养老金还贷款。

以娄星区一位2011年被征地,现年65岁的农民为例,个人除了政府补贴外,还需一次性补缴58203元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921元。如果办理农行“农民养老贷”,按4.41%贷款利息(最低可执行基准利率下浮10%)等额本息还款,贷款15年,每个月需还款442.58元。这意味着除去贷款本息,每月还能领取养老金478.25元,也就是说通过农民养老贷,被征地农民不用交一分钱,就能领到每月400元以上的养老金,切实有效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之忧。

前期在娄星区试点,已有一批失地农民尝到“甜头”

“我们也能像城镇企业职工一样按月领取养老金,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生活。在生不要子女赡养,百年后还有丧葬抚恤金,儿孙盼我们健康长寿,晚年生活其乐融融。”会上,一位60岁出头的村民感叹,能按月领取养老金,晚年生活有保障多了,“从这个月开始,我每个月都能领到700多元养老金。”

这位村民是娄底娄星区万宝镇芭蕉村的一名被征地农民。芭蕉村是农行“农民养老贷”试点村,自9月份,农行联合人社部门在该村进行了试点,芭蕉村已经有40多位村民率先尝到“甜头”。

目前,该村92名被征地农民已经完成了身份认定、发放贷款、参保缴费等工作,33名被征地农民通过办理“农民养老贷”参与补缴,43名达到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农民从10月开始领取养老金。截至9月末,农行已在娄星区万宝镇芭蕉村发放农民养老贷,共33笔金额162万元。

及时总结经验,尽快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

动员会上,省人社厅副厅长杨长永,娄底市委书记李荐国、常委张希慧,农行湖南分行行长张晓男、副行长陶伟梁为芭蕉村达到退休年龄的27名被征地农民代表发放了养老金。

会议期间,农行娄底分行与娄星区政府举办了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农行娄底分行将积极做好娄星区“农民养老贷”试点工作,联合人社部门,大力宣传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把工作做到每户农民的家中,帮助群众释疑解惑、算账对比,增强被征地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和参保积极性,力争辖内被征地的5万农民享受到农行产品创新带来的“红利”。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失地农民如何养老?他们决定实施“农民养老贷”!:http://www.3jise.com/article/66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