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2018年玉米价格走势预测 会上升还是下滑?

玉米价格走势预测,会上升还是下滑?市场人士认为,当前正值东北地区农民出售玉米的高峰期,小商贩、贸易商和国有粮库等收购并烘干玉米外销的热情较高,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在铁路等运力紧张局面不断缓解的背景下,预计东北玉米外运数量仍会不断增长,年底前会达到新玉米上市以来的最高值,届时销区的供应压力还会增大。2018年、2019年,玉米市场价格行情会怎么走呢?附每一季度分析供大家参考。

2018年玉米市场价格行情展望,市场化运行新的篇章

2018年,玉米市场又将迎接新的变化和挑战。天气、政策、新增产能、玉米结构布局……都将有形和无形中左右玉米市场的发展。鉴于2017年年末和2018年初玉米处于高位的行情,目前最引人关注的,仍是如何有效的平衡玉米行情的发展与玉米产需结构的问题。而玉米市场各阶段的发展,不妨从一下几个方面予以判断和思考。

第一季度

玉米市场有可能迎来政策性调整和变动,时间节点或在春节前后。玉米价格持续高企,打乱了企业的生产预期,也导致进口玉米数量上升,不过暂时未能对整个产业链带来严重影响。但从解决农户售粮角度来看,目前玉米行情却从根本上抑制了“卖粮难”问题的发生。这也是决策层面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

受东北玉米行情带动,华北新季玉米价格也出现了小幅上涨。叠加“三部委”2017年秋收曾明确要求,要处理好黄淮、江淮地区因天气导致的玉米水分偏高、生霉等带来的玉米收购难工作,针对特殊情况,打破常规,采取措施防止“卖粮难”。现阶段行情下,相信国内玉米的收购与销售问题能得到很好解决,一定时期之内农户售粮问题将不再成为决策层的重要目标。市场如何发展,只要对农户售粮有益,相信会得到支持。

所以,考虑到前期的东北玉米的抢粮成本,玉米行情恐难出现大的回调,除非有政策性方式或大的事件发生。业内一直流传的玉米深加工补贴传闻始终雷声大雨点小,如何看待补贴,笔者认为仍应参考最早关于“补贴”的定调,即:深加工玉米补贴以预案方式出现,启动条件是“玉米价格必须下跌到一定程度”。

显然在现阶段下,整体环境并不支持补贴行为。且补贴只能使刺激玉米价格进一步上涨,进口玉米必然受益,这不是决策层愿意看到的,也并不符合行业利益。从操作上来看,传闻的定向销售对有效制约玉米行情过热将是一剂速效药,但药一出手也势必将打乱好不容易形成的玉米市场化引导节奏,恐怕也并不是决策层面的初衷。

所以最有可能的局面是,1、2月份玉米市场仍保持相对较高的行情运行发展,期间倒逼深加工等主体上调玉米下游产品的价格。谁过节还不吃顿饺子,在农户尚未有效出手余粮之前,相信不会有明显的动作对玉米市场形成干预。

节后市场很有可能出现一些变数。一些传闻显示,现阶段东北地区农户手中余粮或有2-3成,各方贸易主体大约掌握4成左右粮源,其余粮源在加工、饲料、储备等主体手中。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节后至3月份或春播钱,一项不得不考虑的现实情况是,2018年玉米种植结构的规划问题,种植结构不有效调整,去库存必然面临更大压力,何况玉米的储藏条件和时间更为苛刻,时不我待。而2017年种植玉米尝到甜头的农户,2018年将选择播种何种作物,种植收益无疑是重要风向标。所以笔者认为,春节之后,春播之前,可能会有相关举措和操作,至少控制玉米市场保持稳定和“慢牛”的发展,同时做好农户思想意识上的引导,才能做好玉米市场的进一步规划,包括结构调整。

近日,山西储备玉米开拍,引起业内重视,玉米期价应声下跌。储备玉米是否会提前开拍尚不得而知,但一旦农户手中余粮有限,没有了卖粮难,玉米的变数难免增加。而以目前的市场价位,库存玉米开拍,一定程度上还能出手一个相对不错的价格水平,有助节约国有成本。所以,如果有4成以上的玉米社会库存,及时找到归宿是比较谨慎的一种做法。

第二季度

新季玉米生产拉开帷幕,天气话题或再成关注点。

一季度结束,随着饲料养殖行当季节性需求转为平淡,售粮进度进一步提高,以及可能的政策性行为出现,4月份,国内玉米现货市场有可能回归到一个相对理性和平静发展期,春播话题将再成为市场谈资。

2017年,业内对玉米产量的预期多在2亿吨至2.1亿吨上下。农业部2017年12月份将国产玉米产量由21011万吨上调至21589万吨,种植面积上调至53167万亩,但缺口仍有500多万吨,玉米产不足需状况被业内共识,2018年玉米产量也必然受到关注。

2016年国家取消玉米收购政策,玉米价格大幅回落,但对2017年玉米调结构、去库存带来了积极影响。但随着2017年玉米的再次风生水起,2018年是否可以进一步大刀阔斧的调整几千万亩种植规模值得关注。业内不少预判都认为2018年玉米播种面积调整幅度有限,甚至有人士预测2018年玉米播种面积将出现小幅回调。实际状况暂不得而知,但可以判断的是,如果没有相关政策和行为导入,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再次大幅下调的概率较低。需要考虑的是,2017年玉米行情看好又难免间接导致地租成本上涨。有零星业消息称,东北部分地区成本的上涨势头不亚于玉米价格的提升,个别地区地租或将翻倍。若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到2018年秋收,玉米收益是否还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值得农户考虑。

2018年天气和灾害风险或仍保持较高概率。

目前关于拉尼娜现象的炒作比较普遍,不过以笔者来看,当前的数据仅可以作为一次拉尼娜事件来对待,变为搅动全球的拉尼娜现象量能尚缺火候。同时拉尼娜更多影响巴西、阿根廷地区,考虑到全球玉米库存仍位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一段时间内对全球玉米价格尚难造成大的影响,进口玉米仍将保持对国产玉米的价格优势。

需要重视的是,近几年全球变暖现象突出,天气模式以冬季过后回暖早、气温上升快、持续干燥少雨特点为主。2017年春季我国辽西及周边出现春季干旱,影响播种进度,并引发一波玉米行情。鉴于全球变暖的大趋势,笔者认为在第二季度春播过程中,来自天气的题材仍会比较多,类似辽西这样农业生产和水利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发生天气风险的概率较高。而来自NOAA的一份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我国辽宁及周边一带,降水情况较常年有30mm左右的较大差距。预计截止到1月底,我国东北地区降水预期总体偏少,尚不及黄淮地区,同时东北四省有半数区域还将保持干燥。

当然距离春播时间尚早,5月份之前能出现有效降水仍不耽误春播进程,但天气的风险可见一斑,全球变暖的基础下,气象题材必然一触即发。

第三季度

国内产需结构变化,或对国储玉米去库存形成支撑。参考往年国内玉米形势,5月份之后,随着去库存等行为作用于市场,国内玉米行情也必将形成新的格局。预计到第三季度,国内玉米整体格局将进入相对平稳期。不过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产业新增部署加强,加上2017年投产的实体,初步预计2018年我国东北新增玉米深加工产能近450万吨。

饲料养殖方面,尽管“猪周期”缓慢且漫长,但2017年我国饲用玉米的消费量仍较2016年有明显的增长,有机构给出的数据约在1.08亿吨以上。2018年,在环保格局的推动下,大型猪场项目也将逐渐整合并形成规模,生猪养殖业将从规模化启动阶段过度到规模化加速阶段,生猪存栏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2018年饲料行业玉米消费增速有望明显提升,参考近三年饲用玉米的增幅预期,保守预计2018年饲用玉米需求或还将提升1000万吨的水平。

深加工新增产能叠加饲用玉米需求上升,在三季度市场粮源青黄不接之时,必然促进库存玉米的有效流出,并在行情上形成一定支撑。但考虑到拍卖玉米的品质和储备量,预计整体玉米的市场价位水平将有更为合理的体现。同时,有必要关注2017年华北、黄淮品质超标的玉米的流向情况,若能通过政策导向流入酒精等主体,将有助我国玉米市场发展更为良性,是否存在一定概率进入储备并成为未来新的去库存玉米,值得观察。鉴于当前和未来市场粮源的品质和数量,2018年去库存玉米的数量可能较2017年有进一步提升。

第四季度

又逢玉米上市季,季节性行情特点或再现。2017年年末玉米行情的走高存在一些特定的因素。一是华北、黄淮玉米品质差,天气拖延上市。其次东北玉米品质为近年来最好。再者是前期加工企业利润状况不错,能够支撑主体支付更高原料成本。

考虑到2018年国内玉米消费需求在产能提升下必然会进一步提高,但随着拍卖结束,新季玉米上市,再出现较大幅度的品质和产量下滑,这样的概率相对较小。玉米市场的行情发展最可能再次体现出往年季节性的特点,即随着新季玉米集中上市,玉米行情承压下行。而这其中最大的挑战,如前文所述,是2018年玉米种植结构的规模是否可以控制在预期之内。而如果伴随地租等种植成本上升,玉米面积、产量又出现较大程度提升,2018年玉米种植收益必然较2017年有较大程度缩水,这也必将对下一年的玉米生产策略产生心理影响。如果玉米行情下行,相信深加工补贴等政策和机制也必然将出台,这次恐怕不再是预案和传闻。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农业生产都属于高风险、低回报的产业。除了更为理性的计划种植结构,掌握如何规避风险的技巧也极为重要。2017年,我国玉米行当的“期货+保险”业务出现了不小突破,这对保障农户和集体权益,促进玉米市场化进程并引导产业良性运转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耀眼的光环恐怕还是无法盖过玉米行情的提升。对于生产群体而言,应理性看待偶然因素带来的行情变化,才能更合理判断市场,保护和提高相关收益。政策会有但并不一定常在,借助市场工具和金融手段,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法。

2018年玉米市场究竟走向何方,拭目以待。

文章转自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2017年玉米市场价格行情相关信息回顾

“谈好的港口交货价为1700—1720元/吨,运玉米的货车还没有到港,收购商就打电话说要降价到1660—1670元/吨,玉米价格说变就变。”黑龙江省玉米贸易商马艳红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近日营口港和锦州港等东北玉米主要外运港口收购价出现了较大波动。由于到港玉米数量增减变化较快,很多收购商随时都会调整价格,这让贸易商无所适从。

据记者了解,经过有关机构的多方协调,加上部分产区天气晴好,当前东北地区玉米外运能力提升,其中火车外运和海运数量增长较快,费用不断提高的势头也得到了遏制,这使得内地销区东北产玉米价格出现了回落迹象,北方港口玉米收购商的看涨心理减弱,部分收购商有意调低收购价以降低风险,同时一部分收购商还有意放缓了收购速度。

目前,营口港和锦州港等港口玉米主流收购价在1650—1680元/吨(水分14.5%左右),其中猪料玉米收购价稍偏高一点,但收购商均要求水分在14%左右,霉变粒不能超过2%。而从广东等地东北玉米销售情况来看,市场主流报价为1920—1950元/吨,虽然比前期有所下调,但短期内市场供应过剩格局还不明显,价格表现还比较强,不过远期预售价格已呈现出明显下调态势,因为市场预期年底前到货量会出现较快增长。

马艳红说,当前正值东北地区农民出售玉米的高峰期,小商贩、贸易商和国有粮库等收购并烘干玉米外销的热情较高,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在铁路等运力紧张局面不断缓解的背景下,预计东北玉米外运数量仍会不断增长,年底前会达到新玉米上市以来的最高值,届时销区的供应压力还会增大。

记者与部分玉米贸易商交流时获悉,当前东北地区火车外运玉米日装车量为3000多个车皮,其中黑龙江省还开通了玉米外运专列,这将极大地缓解东北玉米外运难的问题。此外,为了降低实体企业的物流成本,促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了《关于清理规范涉及铁路货物运输有关收费的通知》。按照“正价清费、规范透明”的原则,有关机构将清理规范铁路货物全程运输过程中除铁路运价之外的各种收费,这有利于玉米运输费用的降低。

供应增加,玉米价格肯定会受到打压,但除了大连玉米期价近期表现较弱以外,现货市场玉米价格并没有出现较大跌幅。究其原因,主要是玉米下游产品十分畅销,深加工业开机率不断提高,这使得玉米市场需求较为强劲。

目前,受比价效益影响,玉米淀粉在食品领域、玉米淀粉糖在饮料等领域大量替代面粉、食糖。与此同时,玉米生产酒精的利润也较为可观,酒精市场需求良好。此外,生猪价格回升等也拉动了玉米饲料需求的增加。

供应趋增,需求强劲,玉米价格将如何运行?

短期来看,国内玉米市场供需还处在平衡状态,估计年底前将平稳运行,但价格波动幅度会增大。进入2017年,随着内地农民出售玉米的积极性提高,加上南方地区预订的进口高粱、大麦集中到港,预计玉米价格会逐步下滑。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2018年玉米价格走势预测 会上升还是下滑?:http://www.3jise.com/article/6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