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马鞍山2016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66.5亿元

今年以来,马鞍山市着力推进食品加工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优化产业结构、帮扶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愈发明显。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8家,同比增长11.8%;前10月,实现加工产值366.5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居全省首位。

马鞍山农产品加工发展情况

马鞍山市积极优化食品加工产业结构。规划建设和县——郑蒲港绿色食品战新基地,目前和县已形成“一核两翼”模式,依托台创园对台交流平台,重点发展果蔬、畜禽肉制品、粮油加工和农产品物流产业;郑蒲港新区形成“一核两区”模式,依托港口优势,重点发展食品保税冷链物流核心产业、健康食品产业园区、食品包装机械设备制造园区及食品加工研发平台,食品加工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马鞍山市还着力帮扶食品龙头做大做强。在实行服务企业全覆盖的基础上,市农委通过农业部农交会、和县蔬博会等平台帮助食品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做大做强;会同市商务局组织含山县好再来食品公司、和县华安食品有限公司等1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大润发、欧尚、徽润等8家本地大型超市举办“龙头企业与大型超市产销对接会”。经过对接,联邦农业、含眉茶叶等公司成功将产品入驻徽润超市30多家门店销售,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300万元。同时,培育认定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示范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马鞍山农业概况

马鞍山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最东部,现辖三区三县,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人口230万,城市化率61.2%,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文人墨客留往返之地,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绿色之城、港口之城,是一座宜业宜居宜游的拥江山水园林城市,是皖江示范区先导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开发建设区域、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双核”之一中心城市。2013年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3亿元,财政收入226亿元,名列全省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39元,位于全省首位。

马鞍山自然风光秀丽,日均气温15.7-16度,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属江南丘陵地貌,风情秀美、风景宜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农业资源丰富,耕地262.4万亩,林地90.2万亩,水面107.9万亩。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科技支撑、示范带动,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布局区域化、产业特色化,主体多元化、农民职业化,载体园区化、管控信息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监管长效化,转变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水平,努力把我市农业打造成具有绿色农产品供应功能、休闲观光体验功能和生态涵养调节功能的现代都市农业。

2013年,我市制定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形成了5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布局、1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5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个辐射中东部地区的名特优农产品展示交易物流中心的现代都市农业“51051”产业布局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城乡干道路网体系,结合美好乡村建设,进一步明确重点建设313省道现代林业观光走廊、314省道现代田园观光走廊、环大青山现代园艺农旅观光走廊等7条都市农业示范线,从而引导产业集中、要素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目前,5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已具雏形,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累计完成投资7.9亿元,109个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已完成或正抓紧建设;5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增长,现有市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8家。

为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步伐,我市建立了“6+1”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即:完善产业总体规划,构建行业发展联盟,组建行业发展团队,成立专家顾问组织,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强化包含金融、科技、销售等社会化服务,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现全产业链纵向协作、横向联合、多方联动。2014年以来,我市先后成立了粮油、水产、畜牧、蔬菜、花木等优势特色产业联盟,初步形成了合作共赢发展格局。

2014年,我市围绕规模、科技、品牌、生态四个关键环节,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服务体系为支撑,不断推动我市现代都市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产稳重有进,农产品总量稳定增长,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规模经营比重进一步提高,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产加快发展,农业项目及园区建设势头强劲,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大。三产不断拓展,今年挑选20个农业节庆活动,现已举办9个,每次都游客如织,农产品销售一空。推出网上名优农产品专馆、微信用户体验群和农产品推荐展示会等活动,2014年上半年,仅我市本埠网站各类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30余万元。在博望区智峰生态园、和县常久蔬菜园等推出了现实版“开心农场”,创新了农业休闲娱乐的新模式。

我市牢牢把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主旋律,不断推动农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已实现多笔交易,农村资源价值进一步得以彰显。在全省率先实行财政支农项目公开招标,现实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大投入”。争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整体推进市”,探索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与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将传统农民培训改革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农技服务模式,牵头组建了市级优势特色产业专家顾问团、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发了“农企通”等农技服务手机APP应用软件、建立产业孵化器。探索农村金融改革,推动与中信信托战略合作,帮助含山县大平粮油公司开展2.66万亩价值2000万的土地经营权信托。创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四级(县区、乡镇、村、生产单位)创建活动。今年以来,农业部和省里分6批次对我市产地农产品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马鞍山2016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66.5亿元:http://www.3jise.com/article/6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