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收到宜城市流水镇刘台村党支部书记赵永东微信发来的照片,远在广东省东莞市打工的40岁农民刘学军开心不已。
这天下午,记者在落花潭小区内看到,塔吊、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忙碌着,部分农家别墅已封顶。赵永东介绍说,小区一期工程建设房屋72套,目前仅七组就有29户居民有意入住。
“新房子选址比老宅基地距离街道更近,还配套有学校、医院。”电话里,刘学军说,他家的老宅占地约500平方米,而新房子按规定占地不到200平方米。未来,小区里还将设置便民服务中心、垃圾处理站等设施。
去年3月,宜城市成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15个试点之一。在农村宅基地确权、赋能的基础上,该市通过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200平方米以内的按征地补偿费补偿,超占面积按土地补偿费的70%补偿。”宜城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宜城市宅改办)负责人表示,该市试行《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办法》,鼓励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
目前,这里的8个试点村已收取有偿使用费总计186万元,112户农民腾退宅基地258.2亩。该市规划的流水镇刘台村落花潭小区等8个居民聚集区建成后,可容纳6181户39882人,节约土地5462亩。
据宜城市宅改办统计,该市农村宅基地总户数10.66万户,但“一户多宅”达到8700户,超占面积的达到8.63万户。
宜城市规定,对宅基地超出200平方米的部分收取有偿使用费,促使“一户多宅”“小户大宅”的农户有偿退出宅基地。
“宅基地超过200平方米的部分,每年还要按规定交钱。”刘台村二组村民李成林家是“一户两宅”。有偿使用政策实施后,李成林退出老宅基地,不仅获得7700元补偿,还从此不用每年再支出300多平方米的老宅基地有偿使用费。“村委会回购村民自愿退出的宅基地,资金来源是宅基地有偿使用收益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奖补。”赵永东说,村民宅基地退出后复垦成耕地。这样的土地一锹挖下去就能看到蚯蚓,是真正的生态“宝地”。
宜城市宅改办负责人介绍,该市完成宅基地改革后,可新增耕地5万亩,农村人口人均耕地增加0.13亩。
短评
令人惊喜的突破
人多地少的矛盾长期困扰着中国社会,土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跨时代的难题,并且这个难题正越变越大。
城镇的发展挤压着土地,基础设施的增加正圈占着土地,就是在土地资源相对城市不那么紧缺的农村,因为人少房多现象越来越普遍,耕地正越来越严重地被蚕食。
60年来,我国农村一直实行“一户一宅、无偿取得、长期使用”的宅基地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宅基地面积过大、一户多宅等现象普遍;宅基地进入缺乏监管、退出机制不畅,造成大量土地浪费、闲置和流转不畅。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认为,在农村宅基地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将重点放在宅基地和农房的确权、抵押、流通上。这些做法虽然促进了资源要素的流动,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用地矛盾。他明确指出:“农村宅基地改革目的是:既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又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和可持续用地。”
宜城在宅基地改革中试行“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政策,使大家开始认识到宅基地的占用情况与自己利益相关,越来越多的村民搬出老宅,搬进配套设施完备的小区,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同时,闲置的宅基地“退地还耕”,逐渐增加着当地有效耕地面积。
当前,宜城市112户农民腾退了258.2亩宅基地,数据并不惊人,但是突破值得惊喜。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宜城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办法(最新消息):http://www.3jise.com/article/67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