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海南省农业新技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近年来,海南省农业厅坚持以热带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美丽乡村,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成效

(一)农村沼气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突出。

我省农村沼气累计财政总投资16.3亿元,发展农村沼气用户突破44万户,依托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或橡胶加工厂建设规模沼气工程1400多处。我省农村沼气累计建设总池容量达281.31万M3,年可处理畜禽养殖废水20507万M3,年产沼气总量达4.05亿M3,折合节约标煤2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72.8万吨/年,减排COD113万吨/年,消减氨氮24吨/年减排能力。沼气做能源利用,全年可节柴209万吨,相当于385万亩林木年蓄积量,有效保护我省森林资源。全省所有沼气工程可年产沼肥830万吨,可满足15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用肥需求。通过对沼气、沼液、沼渣“三沼”的综合利用,全省农村沼气用户年节支增收达10亿元以上。同时,农村沼气工程还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循环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生态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农户从中受益良多。

1、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工作常态化,有力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到目前,省农业厅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和组织认定工作,共认定无公害种植业生产基地318个,面积250万亩。同时,对到期的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复查和环境检测,普查换证255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约190万亩。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有17家24个产品,面积13.8万亩,产量12万吨,年销售额达到3.7亿元。全省累计有机食品认证企业25家,产品总数为212个,全省有机转换产品和有机食品面积达到9092亩,产量177000吨,年销售额3亿元。我厅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工作已经常态化,有机食品农产品认证稳步发展,有力的推进生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出售价格,农户更加注重保护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2、测土配方施肥成效显著,农户认可度高。全省累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100万亩,共建设百亩示范方280个,千亩示范片140个,万亩示范区60个,合计示范面积76.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涉及行政村5728个,免费为95万农户服务,配方肥施用总量达到了11.60万吨,施用面积达到了360万亩。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50万亩,总减不合理施肥量(纯量)为17.6万吨,总增产量为144.5万吨,总增产节支约7.6亿元。

3、创新发展沼肥服务组织,生态循环农业面积不断扩大。通过不断完善农村沼气管理方式,以试点示范点为带动,

推进成立民间沼气综合服务合作社或公司,将沼肥无序使用做到全市县统筹、统一配送,解决了沼气工程尤其是大型沼气工程生产的沼肥只能就近小面积使用、不能完全消纳的弊端,不断扩大了沼肥使用面积。全省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面积达150万亩,特别是屯昌县发展县域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把县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全部建设沼气工程,沼肥以管道输送到农田、果园、热作种植园全部循环利用。

(三)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量不断增加,循环经济发展形势良好。海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及农业加工剩余物资源量420万吨/年(干重)。通过加工处理转变为有用资源再循环利用,实现秸秆资源化(肥料、饲料、原料、能源等),消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其中,秸秆直接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腐熟还田等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面积总量达90万亩,约168万吨/年;青储、微储及氨化等农物作秸秆饲料化利用量约31.5万吨/年,喂养牲畜,达到减少草原资源破坏的目的(如澄迈等市县积极推广秸秆氨化处理技术,作为饲料养牛,并取得显著的效果);农作物秸秆作为造纸、板材等工业化利用以及草编、食用菌基料等原料化利用量约18.9万吨/年。农作物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秸秆气化、燃烧发电等能源化利用量约6.3万吨/年,沼气化利用2.1万吨/年。秸秆及农业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大促进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显著减少因秸秆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其他生态农业模式协调发展,逐渐呈现成效。全省农作物种植,特别是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种植上普遍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250万亩以上;全省范围开展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冬季瓜菜、热作、热带水果等高效益农作物的重大病虫害防治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累计超过860万亩次。全省直接参与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和受益的农民达280万人以上。

二、存在问题

(一)生态农业建设口头喊得响,资金投入不足。“生态文明”建设已明确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级政府部门也在大力宣传,各方面文件政策出台不少,我省已经提出建设生态省,并已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生态建设也早已深入人心。但是,由于生态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我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速度不快,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还不够完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形态未能完全成型,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

(二)对农村沼气工程的综合效益重视程度不够。农村沼气工程是发展种养结合、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纽带,有关部门和部分市县农村沼气主管部门对沼气工程的综合效益认识还不够深入,重建轻管,重气轻肥现象较突出。沼气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与“十二五”农村沼气发展规划不相协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农村沼气发展。

(三)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进展不平衡。各项目市县配方肥推广数量进度不一样,有的市县推广数量多、效果好,个

别市县工作缓慢效果差。另外,由于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都是年龄偏大的农民,文化程度相对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大生态农业资金投入,完善生态农业制度建设。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度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扶持和发展一批具备示范带动作用的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建设。通过制度建设,加快探索适合海南特殊环境下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海南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生态化方向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生态循环农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例。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支持力度,发挥沼气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利用海南热区适合发展农村沼气的有利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用能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生产节能减排、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同时,重视沼肥的应用,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热作”、“猪-沼-菜”等循环农业模式,引导农民用好沼气、沼渣、沼液,充分发挥沼气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三)继续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引导、示范、带动农民,多使有机肥,开发利用沼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逐步采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休闲农业,保护农村生态平衡。

(四)继续推进农作物秸秆及农业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在现有农作物秸秆及其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研究秸秆深度开发利用价值和利用渠道,延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海南省农业新技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http://www.3jise.com/article/67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