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7年中国楼市发展方向,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表述,被看作是在减弱住房金融属性。同时,会议在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增加土地供应、落实人地挂钩等方面的部署,也决定着明年楼市调控的基调和市场走势。
明年房地产市场将会如何走?一起来了解。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未来或将严防金融资金炒房路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部署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工作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率先明确了这一战略性定位。看似通俗易懂的表述背后,有着怎样的含义?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述定位意在减弱金融属性,住房属于耐用消费品,基本功能是居住,不是用于投资和投机赚钱。
倪鹏飞说,未来金融监管层面的关键,就是要防止股市、债市、保险和银行资金违规进入楼市。“此轮楼市过热,最主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利用监管漏洞,采取不同形式让资金绕道转入房地产市场”。
“炒房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用自有资金炒房,而在于用金融资金炒房,金融机构参与是造成高杠杆的主要因素。”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
作为从业人士,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解释称,“政策含义非常明确,住房需求要继续得到保障,炒房需求要管控和遏制”。
为保障正常的购房和贷款需求,会议提出,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抑制房地产泡沫、防止大起大落
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
会议要求,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可以看出,政策明确了明年房地产调控的总体思路。”严跃进告诉媒体记者,“一是抑制房地产泡沫,主要是土地市场和房价的泡沫;二是防范市场出现大起大落,让市场更加稳定,从而预期才会更加稳定。”
挤出炒房泡沫后,真实的供求关系才更容易显现。倪鹏飞分析,决策层清醒认识到房地产的定位,绝不容忍投机的泛滥,如果采取措施确保住房回归居住和消费属性,有助于房地产市场挤出泡沫,显现真实的供求关系,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会议明确,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落实人地挂钩政策
一、二线城市或加大土地供应指标
会议指出,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倪鹏飞认为要区别看待:三、四线城市的情况是地方政府大量供应土地,由于供应总量多,房价反而会低;而在一、二线城市,由于主、客观两个层面的作用造成土地供应不足,形成土地的饥渴和短缺,加上土地拍卖制度就把地价搞得特别高。
“针对一、二线土地市场供应不足导致的地价、房价上涨,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决。”倪鹏飞建议,首先要加大土地供应指标,采取人地挂钩模式;其次由于一、二线城市存量土地比较多,同样有盘活的余地。
严跃进表示,政策初衷就是考虑到各大城市人口流动的差异性特征,预计明年继续实行限购的城市,在获得开发用地、土地转性等方面将有更多机会,2017年下半年楼市供应紧张局面有望改变。
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
城市住房结构将进一步改善
会议还指出,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今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租赁关系稳定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
在严跃进看来,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无论是从迎合城市各层次住房者的租赁需求,还是进一步改善城市住房结构的角度,都有益处。
相关阅读:中国房价拐点已现
路透社18日报道称,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未来政策进行重点规划,其中关于房地产的内容备受舆论关注。17日,2016—2017年中国经济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会上“解读会议精神”。他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定房地产市场定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和“三去一降一补”当中的房地产去库存相辅相成,必须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基本定位。为此,政府将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以平衡供需关系,抑制市场投机作为出发点,加快建设稳定房地产的基础制度和长效机制。
中国政法大学疑难证据研究中心主任吴法天在17日举办的环球时报年会上表示,2016年10月1日应该是中国房价的一个“拐点”,当时全国房价已经见顶,从那以后各个地方政府密集出台调控政策,因为中国房价已经成为“脱缰的野马”,不管不行。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11月中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6.5%,比1—10月小幅回落0.1%,11月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速、销售面积增速和到位资金增速也较前月有所下降。但房地产供需失衡状况依然难解,高库存和高泡沫问题并存。经济学家们则警告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到了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刻”,应当实施长期性、根本性的制度改革,而不是类似限购这样的短期抑制需求的手段。
深圳地产泡沫或被刺破
对于明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外媒有不同解读。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经济正面临潜在的、而且可能后果严重的“泡沫爆发危机”,而正处于失衡状态的房地产将是最粗的一根导火索。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疏散特大城市人口和功能,合理增加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等具体政策方向,被认为是寻求从房地产供给角度调控市场。预计中国政府将以更强的紧迫感陆续推出制度改革措施,力图逐步促使房地产泡沫消退。
吴法天认为,2017年,有些地方可能会把房地产泡沫刺破,例如深圳。他认为,深圳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到了完全不能承受的程度,但如果深圳房价以较大的速度下跌,会对经济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缓慢把房价降下来。
著名房地产专家陈宝存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央明年对房地产行业应该不会有新举动,外界注意到此次会议中提到的“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但忽视了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会议还提到“极力去三四线城市库存”,这才是整个2017年的工作主旨。陈宝存认为,中国自2003年以来的房地产信贷政策都是鼓励投资性需求,从未鼓励过炒房。包括“鼓励自然人和投资机构买商品房用于租赁”,允许二套房用于投资,但是不允许第三套以上来炒,这个思路从来没有变过。
石家庄等城市房价受关注
而外界最为关心的,就是中国明年房价如何变。路透社称,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调门看,中国房地产投资出现大幅下滑的可能性极低,正在推进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也将一定程度上支撑房地产市场价格。彭博社称,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压力的背景下,房地产被认为已与中国经济和民生的前景密切相关。在房价走势方面,基于政府针对投机活动的调控措施,预计中国一二线城市新建住宅价格将保持温和上涨。
陈宝存则分析称,明年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价格将保持均价不动。三线城市房价涨幅不会太大,现在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以及广州等省会城市房价已经开涨,将成为涨价领头羊。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2017年楼市怎么走?中央放出这些信号:http://www.3jise.com/article/6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