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日益加剧,并呈规模化和多样化趋势,如何因势利导,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有序的流转已成为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云经管[2016]21号《云南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普洱市农经站《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文件的安排,景谷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农经站结合工作实际,就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
(一)景谷县辖10个乡镇,136个村委会,1984个村民小组。截止2015年12月底,全县有农业人口27.84万人,农户7.43万户,农村劳动力18.44万人。全县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7.28万亩,农民人均承包耕地面积1.7亩,家庭承包经营户数6.87万户,家庭承包合同份数6.76万份,流转农村土地承包耕地面积7.09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5%。按照流转方式划分,其中采取转包形式流转的有0.8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1.46%;互换的有0.06万亩,占流转面积的0.86%;出租的有4.7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66.41%;股份合作1.2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7%;其他形式的有0.30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27%。按照流转去向划分,其中:流转入农户的面积0.8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1.97%;流转入合作社0.69万亩,占流转面积9.69%;流转入企业的面积0.88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2.38%;流转入其他主体面积4.6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65.95%。流转出农村承包土地的农户数0.69万户,签订流转合同份数0.55万份,其中口头协议流转合同份数为0.05万份,占流转合同份数的9.27%;签订书面合同的有0.50万份,占流转合同份数的90.73%,签订流转合同的耕地流转面积5.51万亩。
(二)我县于2015年6月按照“有固定办公场所、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必要办公设施、有健全工作制度”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挂牌成立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牌子加挂在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下属单位县农村经营管理站,增加县农村经营管理站编制5人,具体负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业务工作。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中设立乡(镇)农经站,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设机构,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现有编制和人员中调整确定农经岗位编制和工作人员3至6人,做到定岗、定员、定编制。县、乡两级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开展信息发布、资质审查、价格评估、合同备案及鉴证、纠纷调处、法律政策宣传等工作。村级由村农科员兼任信息员,负责本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的采集和上报工作。初步形成“村有信息员、乡镇有服务窗口、县有服务场所”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网络。县级管理服务平台已委托北京中农信达公司在县政务中心大厅内建设,已完成平台的硬软件购置和安装调试工作,开始录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管理信息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等。
(三)从我县近几年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工作来看,尽管规模不大、面积不多、组织化程度不高,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重视下,农村土地流转已从农户自发流转发展到有组织的依法引导,从零星分散流转到小块连片流转,规模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流转手续不断完善,程序逐渐规范,对提高土地效益、发展我县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县区域内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流转价格基本保持在平均1200-1500元/亩/年的水平,县城周边流转价格最高已经达到2000元以上,流转期限以10-20年为主。流转方式主要有租赁、转包、互换、转让四种形式。流转耕地用途主要用于种、养殖业,规模化程度比较高的种植业有香蕉、烤烟、大棚西瓜、葡萄、咖啡、蔬菜产业;养殖业程度高的有养鱼、生猪养殖、肉牛、羊养殖。
二、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出来的新特点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开展经营活动的典型模式在我县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景谷通达渔业专业合作社,景谷福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景谷嘉禾果蔬大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景谷通达渔业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利用现状为例,该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初,注册资金:115万元(成员出资),成员105户。2009年合作社在永平镇芒东村、勐嘎村、长海村;民乐镇白象村、民乐村分别采用租赁的形式流转农户稻田1300亩,用于新推鱼池建设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其中:建成鱼苗培育池90亩,标准成鱼池890亩。通达渔业专业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均签订了规范的流转书面合同,土地流转期限10年,涉及农户数451户,农业人口965人,劳动力295个,流转土地年租金永平片区800元/年,民乐片区600元/年,共需支付流转农户承包土地租金848万元,租金分5次付清,两年付一次。合作社建成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后,主养罗非鱼,配养草、鲢、鳙、鲤、革胡子鲶鱼等品种,年每亩鱼池能出售成鱼1300-1500公斤,以合作社与外部市场签订的订单9元/千克计,可实现年产值约1200万元;平均每亩收入1.17-1.35万元,扣除生产成本8500元,每亩纯收益3200-5000元,与农民一年种植一季水稻和一季冬作物平均收入1200元相比,每亩收益增加2000-3800元。
二是种植大户+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由于我县永平、勐班、民乐、威远四个坝区具有良好气候、土地、水利、热区、人力等适宜农业生产的条件,近年越来越多的省内外农业种植大户来我县租用农民的耕地种植香蕉、西瓜、哈密瓜等经济作物。如:2013年以来一些外商和本地种植大户在永平、勐班、民乐、威远等乡镇租地约0.5万亩种植大棚西瓜和葡萄,种植水果甘蔗0.86万亩,种植香蕉0.95万亩,租金每年每亩800-1000元,农民取得土地租赁收入将近1000万元。以上土地流转全部签订合同,流转期限一到六年。在勐班乡,由农业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推动下,还流转耕地上万亩种植西红柿、无筋豆、辣椒等蔬菜,这些流转土地农户即能得到土地租赁收入,还能在出租的土地上为种植大户提供劳务,获得劳务收入,极大获得了比种植常规农作物所取得多的收益。
三、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减少了耕地抛荒现象。据相关数据推测,通过开展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工作,全县共减少耕地抛荒面积约1.8万亩,其中通过土地流转复耕约0.7万亩左右,事实证明,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制止耕地抛荒的重要途径。二是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80年代确定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矛盾,特别是山区农田少、散且坡度高,管理难度大,经济效益低,有的甚至出现贴本种地的现象。部分地方群众干脆抛荒弃业。通过土地流转后,既有效制止了耕地抛荒,又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例如永平镇长海村的农民徐建国一家,出租土地12亩,一次性得到出租土地收入8.4万元,当年得到从事农业岗位收入5200元;长海村徐定武一家,出租土地11亩,土地出租收入7.7万元;三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的实现,使外出务工的农户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能集中精力外出务工、经商等,为他们在外打实经济基础、掌握专业技术后重新返乡自主创业奠定基础,更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五是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为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各自经营、管理不便、机械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等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未改进。一是守地思想严重。农民“守地”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土地就是农村人的生存之本,不愿轻易流转,特别担心土地流转后找不到新的就业途径而又无地可耕,因此宁愿将地抛荒也不愿意流转。二是奋进意识不强。部分农民小农意识较重,小富即安,投资兴业怕担风险,即使有组织的规模化经营也不愿意参加,担心经营失败,出现亏本。三是既得想法过重。随着农业税全面取消、种粮补贴不断增加,农民出现“惜地”现象,认为土地只要在自己手中,就能享受到国家补贴。四是政策理解有误。部分农民觉得土地一经流转就会失去对其所有权,担心土地流转后,经过整理,原有界限被清除,待原承包合同到期,难以收回土地。
(二)规模未形成。一是土地流转总量偏小,增速不快。我县家庭承包耕地填入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总面积只有47.281万亩,而2010年景谷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资料显示,全县耕地面积为103.55万亩。但据估计全县农户耕种的耕地面积大概还要超过全国二调耕地面积,耕地流转面积只占极小部分。二是表现出自发性、随意性和短期性。农户流转耕地多数都很随意,大多发生在亲戚、邻居及熟悉的之间,而且期限很短,基本是种一季作物就结束。三是流转规模不大。农业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牵引力不强,缺少有实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大宗流转土地很少。
(三)流转不规范。全县土地流转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流转大多发生在父子、叔侄、亲戚及邻居之间,基本上是农户要外出打工,为不让自己承包耕地抛荒,临时委托他人耕种。二是流转中合同签订较随意,签订不规范。调查发现,土地流转双方通常是讲好价钱后就可以种地,多是口头协议为主,即使签订书面合同,其合同条款不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发生纠纷时双方利益得不到保障且难以解决。更严重的是多数签订的流转合同都是以村委会和村民小组长代替农户同土地转入方签订,也不到村委会和乡镇管理部门备案,这明显的违背了国家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中有关条款的规定。
五、对策和建议
土地是农业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从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离开了土地流转,土地的潜能发挥就受到了极大束缚。要打破这一局面,就必须让土地流转活跃起来,只有合理流动,具备一定经营规模,才能提高使用效益,这也将是今后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今后如何做好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为农民所带来的效益,应重视加强县、乡两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建设及健全,从人力、财力上给予保障。
2、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快开展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彻底放活农民土地使用权。
3、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动摇,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范程序。
4、完善县、乡、村土地流转网络,配套土地流转优惠政策、措施,优化土地流转环境。
5、加强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与服务,完善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介组织和调处仲裁机构。
欢迎关注景谷农村产权交易,更多农村产权服务等您咨询。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云南景谷县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基本保持在每亩多少元左右?:http://www.3jise.com/article/6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