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框架
2、观察视角
3、观察点
4、观察程序
步骤阅读方法/步骤
- 共1图
1
观察框架。对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进行了定位: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这样的维度表述使课堂观察更有方向感,使观察者更明白观察什么,并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重新确定了四个维度的顺序,突出了学生的学习。
- 2
观察视角。一是以观察视角代替了一级观察指标;二是对教师教学和课程性质两个维度的观察视角进行了重新设计,以避免原来这两个维度中各观察点之间存在的一些交叉、重叠现象;三是对课堂文化的四个视角作了全新的设计;四是将学生学习维度中的“自学”视角改为“自主”视角。
- 3
观察点。一是观察点的数量由原来的83个缩减为68个,使观察的内容更加聚焦;二是逐个审视观察点,为教师理解课堂、开发观察工具提供具体明确的支持。
- 4
观察程序。明确界定课前会议的内容,放弃磨课和教学内容的研讨部分。因此,新的课堂观察框架可以归结为“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你知多少:http://www.3jise.com/article/75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