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北京大学等部委高校的相关领域专家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情况。国土资源部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助理张晓玲在会上表示,农村土地利用上,今后如果有合适的制度和政策,可以释放出很多土地资源。
张晓玲指出,总体来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土地管理的任务非常重,未来几个方面会逐步地改进,有一些现在已经开始在做。一是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这里最大的问题是空间规划体系,目前的空间规划当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很重要的部分。按照《意见》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在2014年开始推进在市县层面的“多规合一”,在28个市县开展试点。宏观层面上构建国家的宏观空间规划体系。二是守住耕地红线。中国的人地关系很紧张,守住耕地红线关系到我们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再就是强调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现在土地粗放利用现象比较普遍。未来在城市这一块,要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建成区人口密度,这都是《意见》中明确要求的。我们国家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上也比较粗放,一些农村人口进入了城市,多少年不回乡,但是在农村的土地还没有腾退。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农村土地利用上,今后如果有合适的制度和政策,可以释放出很多土地资源。
还有用地政策怎么支持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张晓玲指出,生态建设的重大工程,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耕还湿,这些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都要落在土地利用上,怎么调整土地利用?再比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休闲业等等这些都会落在土地上,未来的供地政策、土地利用政策会有非常大的改变,不会是全国一刀切的,会有差别化,从区域、从产业各个方面都会有差别。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国家整个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土地制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未来也面临着《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土地利用标准的完善,如何降低地耗,定额指标如何合理确定,还有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等等,再比如耕地保护的补偿机制,《意见》讲到保护资源、保护生态要有补偿机制,从保护耕地的角度、保护基本农田的角度,怎么建立和完善补偿机制等等,主要是这些方面。
延伸阅读:
国土部:正式启动“十三五”全国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商务部等印发2015《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
新华时评:为何耕地保护绝不能有闪失?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张晓玲:合适的制度和政策可以释放很多农村土地资源:http://www.3jise.com/article/13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