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地承包金有多少?

日前,记者走进建昌县大屯镇云山洞村,已经60多岁的大屯镇农民刘兴国顶着寒风在给果树冬灌。“虽然不是自家的果树,但咱也得好好侍弄。”刘兴国的话让人纳闷,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今年开春儿,他已经把家里10亩土地中的6亩流转给了盛世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

而现在,刘兴国是以合作社社员的身份,为合作社服务。“咱农民也领工资,每天60元,不少吧?”透过刘兴国兴奋的表情,看得出他对生活的知足和对未来的信心。而一切的变化,源于一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此落地。

建昌县大屯镇云山洞村位于306国道沿线,2013年,在葫芦岛市和建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支持协调下,大屯镇云山洞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六股河流域治理上马。通过一年的努力,该项目得以如期完工,新建6米大口井15眼,蓄水池5座,总投资279.5万元。项目完工投入运行后,彻底改善了云山洞村2500亩耕地的灌溉条件,还吸引了一批有技术、有资金、有能力的果业大户和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

刘兴国家共有9口人,耕地仅10亩。“那么多人侍弄这点地,人工钱都挣不回来。自打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家里体力好、能干活儿的都外出打工赚钱去了。”刘兴国说:“10亩地一年纯收入也就在6000元左右,土地包给合作社6亩,每亩地承包金就1000元,相当于10亩地的收成,剩下的4亩山坡地还能出些钱。”刘兴国补充到,“现在我是旱涝保收。要是我的地集中连片,都包给合作社也愿意。”如今,刘家能出门打工的都出去了,留下来看家的他在合作社做日工,也有不少的“外快”。

现在的大屯镇云山洞村,像刘兴国这样把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或合作社的农户还有很多。刘兴国服务的盛世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流转土地500亩,搞起了特色农业。

盛世果业合作社理事长岳景军是云山洞村的村民,以前靠养大车攒了些钱。问他为啥成立合作社,岳景军说:“政策好是最关键的。另外我出钱,从事多年果树栽培、经验丰富的哥哥岳景辉出技术,流转出土地的乡亲入社出人工,合作社干起来绝对靠谱。”

在合作社一望无际的桃园里,数百亩桃树长势良好,而且树下种植也发展得不错,上茬覆膜土豆,下茬大葱,一年3个秋儿。合作社技术员岳景辉说:“别看合作社不大,但优势大。有出资的,也有技术入股的,社员根据自身特点,各有分工。”

根据气候和地理条件,盛世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选择了本村山下一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水电路齐全,配套设施完备,光照充足且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地块,集中连片开发、种植。合作社能够迅速成立并且运行平稳,岳景军感慨地说,“合作社能有今天,得感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和镇里的大力支持。”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云山洞村落地生根开花,带动了全镇的土地流转工作大发展。目前,大屯镇11个行政村中,有一半以上参与到了土地流转中来,全镇土地流转总面积为7450亩,其中耕地流转225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5%,所涉农户1200户,已经形成种植、养殖、果业三大板块,促进了规模经营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在经济发展上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未来成效可期。

“现在全镇土地流转经营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大户经营模式、合作社经营模式、龙头企业经营模式。”大屯镇党委书记马勇说:“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带动土地流转,释放了土地的潜力,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在土地转让获得租金以外,做短工又是一笔收入,农民在自家地里赚‘外快’,增加了农民收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还为大屯镇乃至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一种发展模式。”

农业综合开发一个小项目,就带动一个小山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如果每个涉农项目都能做精、做实、做好,引导推进当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助力一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整体脱贫,乃至共奔小康都指日可待。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地承包金有多少?:http://www.3jise.com/article/20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