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关于林地的含义及其概况分析

林地含义

林地是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各种林木的成林、幼林和苗圃等所占用的土地,但不包括果园、桑园和茶园等的占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对林地所作的解释是:“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此外,根据具体类型差异,《全国土地分类》又将林地分为有林地、 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和苗圃6个二级地类。

林地概况

1.世界林地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国际森林问题并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问题已成为相关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全球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其中,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就是一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FAO就致力于开展以“获取全球森林信息”为目标的森林资源定期评估工作,得到了各国政府积极参与。FAO最新开展的2005 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以掌握世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进程为目的,对199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及其功能效益变化趋势进行了监测与评估。2006年2月, FAO通过联合国森林论坛发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公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全面分析了全球及各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演变趋势。②

根据该报告,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39. 52亿hHi2,占陆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30. 3%,人均森林面积0.62 hm2,单位面积蓄积110 m3/hm2。林地资源呈现如下特征:

①林地面积分布不均衡。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巴西(12.1%)、加拿大(7.8%)、美国(7.7%)、中国(5.0%)、澳大利亚(4.1%)、刚果民主共和国(3.4%)、印度尼西亚(2.2%)、秘鲁(1. 7 26 ) 和印度(1.7%)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球的50%以上。有105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但世界上也有62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不到10%。

②多数国家的林地以公有林为主。全球84.4%的林地是公有林(指林地所有权,包括国有和集体),13. 2%的林地是私有林。报告涉及的229个国家和地区中,74%的国家其公有林超过so%,其中47个国家的林地全部公有; 24%的国家其私有林超过50%,其中纽埃岛、库克群岛和基里巴斯3个大洋洲岛国和群岛森林全部私有。林地面积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中,俄罗斯、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林地全部公有,印度、加拿大、秘鲁和澳大利亚的公有林分别占98. 4%、92.1%、83.1%和72. 0%,美国的私有林在林地面积中的比重较大,为57. 6%。

③全球林地的三分之一用于木质和非木质产品生产,11%的森林指定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用于生产木质和非木质产品的森林比重大于50%的国家和地区全球有43个,有些国家如克罗地亚、芬兰、法国、希腊和爱尔兰的比重超过90%。有22个国家和地区将30%以上的森林指定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有些国家如中非共和国、新加坡、塔吉克斯坦和新西兰指定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森林比重大于70%。全球指定用于水土保持的森林面积比重为9.3%,其中有31个国家的比重超过30%,有些国家如肯尼亚、利比亚、科威特、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900l<以上的森林用于水土保持。全球指定用于提供休闲、旅游、教育及宗教场所等社会服务的占3.7%,有些国家如塞拉利昂、亚美尼亚、德国和巴西指定用于提供社会服务的森林比重超过20%,德国达42. 3%。

 

2.中国林地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中国政府和社会对林地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林地总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结果:全国林地面积17 490. 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 21%,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天然林面积11 576. 20万公顷,人工林面积5 325. 73万公顷,人工林面积高居世界首位。

其中,按土地权属划分,国有7 334. 33万公顷,占42. 45%;集体9 944. 37万公顷,占57. 55%。森林面积按林木权属划分,国有7 284. 98万公顷,占42. 16%;集体6 483. 58万公顷,占37. 52%;个体3 510.14万公顷,占20. 32%。在现有未成林造林地中个体比例达41. 14%。

按林种划分,防护林面积5 474. 63万公顷,特用林面积638. 02万公顷, 两者合计占林分面积的42. 81%;用材林面积7 862. 58万公顷,薪炭林面积303. 44万公顷。

按森林资源龄组结构划分,幼龄林面积4 723. 79万公顷,蓄积128 496. 60 万立方米;中龄林面积4 964. 37万公顷,近熟林面积1 998. 73万公顷,成熟林面积1 714. 79万公顷,过熟林面积876. 99万公顷。幼中龄林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幼龄林、中龄林面积占林分面积的67. 85%。

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全国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有所改善,林种结构渐趋合理,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我国生态建设步入了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但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森林覆盖率、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均偏低。2005年初发布的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全国森林面积已达1. 75亿hm2,森林覆盖率18. 21%,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相比,中国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7%。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28 hm2,仅占世界均量0.6}1IIl2 的21.3%。

②林地利用中结构不合理,比例失调。中国中幼龄林面积占约全国林木面积的70%,人工林中幼龄林比重高达87%。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幼、 中龄林与成过熟林的面积比、蓄积比分别为71:29和41:59。在用材林中, 成熟林面积和蓄积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这一不合理的利用结构使得林地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降低,并且严重影响林地安全。

③林地分布不均,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云南5省(区)的森林面积、蓄积在全国所占比例为41. 27%和52. 44%;南方集体林10省(区)森林面积、蓄积在全国所占比例为37. 12%和15. 93%。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西部等生态脆弱区森林少,森林覆盖率极低。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林木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中国林地分布不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因素,使得林地大量流失,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关于林地的含义及其概况分析:http://www.3jise.com/article/52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