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及其相关概念
自从有了人类的渔猎活动,草业生产的素材就开始积累。这些素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生态区域经过不断累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产特征,也就连带出现了相应的科学内涵。
处于植物生产与动物生产之间的草原学,是两者之间的界面科学。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它的界面特性认识不足,因此在草原学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它出发的原点不同,不是被纳入植物,生产类(农学)、如西欧、就是被纳入动物生产类(畜牧学)、如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它未被看做是一门独立学科。
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首次提出创立知识密集型草业产业, 其基本含义是:以草地为基础,利用日光能量合成牧草,然后用牧草饲喂畜禽,再通过生物化工、机械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起创造物质财富的高度综合的产业系统。除草畜统一经营之外,还有种植、营林、饲料、加工、开矿、狩猎、旅游、运输等经营活动。
以草地为载体的牧草与其周围的一切共生资源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统一体,草业产业就是要运用生物、机械、化工、信息等一切可利用的现代科技手段,综合开发草地上以牧草为主的共生资源,在种植优良牧草、改良土壤、建立优化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草、牧、林、渔、工、商、旅游等连锁产业,建立起高度综合的、能量循环的、科学管理的、生态优化的、多层次的、高效益的产业巨系统。
这样一来就把历来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上孤立分割、技术分散、 效益单一的传统方式,转变为综合开发、科技密集、效益耦合的科学方式。草业不再是传统认识的资源性的自然再生产,而是一个完整的行业。它包含从日光能到牧草等饲用植物,再到动物生产, 再到产品的加工流通等全部生产流程,即产业化过程。
钱学森先生的草业概念,虽然是肇始于天然草原区,但没有忽视农区和林区的草业。作为一个草业产业,将不同地区的同一性质的产业,以其特殊共性概括为一个完整的科学和生产范畴,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草业,它包含草原区的草业、农区的草业和林区的草业。
草业生产层
草业包括4个生产层次,这就是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和外生物生产层。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过4个生产层来表达其生产特性。按其生产属性来看,前植物生产层不以生产动、植物产品为主要目的, 而以景观效益为其主要社会产品的生产部分,如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区、风景旅游公园等,体现系统的生态价值,因此不妨称之为生态价值层。植物生产层是传统的作物、果蔬、林木等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部分,如牧草生产。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其更具特色的功能是提供动物生产的基础。动物生产层是以草食动物为基础的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为主要生产目标的部分。外生物生产层是指加工、流通,以及为草业系统服务的专用人才的培养、教育等。
4个生产层是生产管理系统的不同生产层次,每个生产层都可能输出产品,获得生产效益。4个生产层次之间可以发生系统耦合,导致更高一级的系统发生,从而产生效益放大。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浅析关于草业生产系统的构成需要了解哪些?:http://www.3jise.com/article/52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