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土地管理模式改革:实行区域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

土地资产化管理是国家对土地资产的占有、开发、利用、流转、收益分配等经济活动进行的调控活动。其实质是对属于国家和集体的土地实施所有权管理,以产权职能来规范政府的管理行为和土地使用者的经济行为,在全面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利益,从而实现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各地切实加强了土地资产管理,建立了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为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彰显了土地资产价值,也为城市建设筹集了资金,土地资产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土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资产,它是有价的。所以,对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 必须要科学评价土地资产价值,也就是要查明土地数量,评定土地质量等级,评估土地价格,这是实行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础。同时,应建立土地资源核算制度,并将其纳入会计核算体系。核算的内容应包括:土地数量核算、土地质量核算、土地价值核算、土地利用成本一效益核算等。 

对区域的土地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应在区域土地资源管理协调机构的指导和领导下评价区域土地资产价值,建立区域土地资源核算制度。 

针对现有城市土地产权的弊端,按照城市土地配置市场化的要求,建立有利于区域城市土地资产运营与管理的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土地产权主体及其相应的责、权、利关系,构建区域城市土地法人所有制。城市土地的国家所有不容置疑,但国家并非一个运作有效的所有权主体。由于土地具有地域差异性,国家不可能对不同地区的土地资产实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建立区域城市土地资产国家法人所有制,由中央人民政府组建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的区域土地资源管理协调机构,各省市建立相应的分机构,并以参股的方式参与经营。由区域土地资源管理协调机构充当城市土地所有权的代表,它并不直接参与土地开发,而是专门从事土地资产的投资经营,从而确保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 

延伸阅读:

土地体制改革:完全的土地垂直管理体制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管理模式改革:实行区域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http://www.3jise.com/article/54061.html